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上海六院《细胞》子刊发文,刷新人们对肿瘤转移的认识

2023.10.07

  恶性肿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作为引发癌症患者死亡首要因素的肿瘤转移成为一大研究重点。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长青、高俊杰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叶招明课题组在《细胞》子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血小板线粒体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据介绍,肿瘤转移的发生与肿瘤细胞及其所处的微环境中复杂的免疫细胞密切相关。血小板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被激活,并通过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介导了肿瘤的转移、侵袭,以及血液、淋巴循环系统中的存活。目前,基于血小板受体和分泌因子的治疗策略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研究血小板与肿瘤细胞之间的信息交互对抑制肿瘤转移至关重要。

  本研究阐明了肿瘤细胞会在转移过程中通过捕获血小板线粒体的方式增强自己的侵袭能力,并且重塑自身代谢方式来适应氧应激环境,从而实现远处转移。PINK1-PARKIN-MFN2通路参与了肿瘤细胞捕获血小板线粒体的过程,并且血小板线粒体可以促使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由氧化磷酸化向糖酵解的方向偏移,肿瘤细胞就是依赖于这种能量代谢的重塑,实现对活性氧水平的调控,从而应对转移过程中的氧应激环境。

  肿瘤细胞在捕获血小板的线粒体之后会驱动自身能量代谢的转变来诱导氧化型谷胱甘肽在胞内的积累。基于代谢组学分析,课题组成员证实这种从血小板到肿瘤细胞的线粒体转移会引发还原型/氧化型谷胱甘肽失衡,帮助循环肿瘤细胞适应血液循环中的氧化应激。使用谷胱甘肽合成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逆转血小板线粒体的促转移作用,抑制荷瘤小鼠早期肺转移,为后续的治疗选择和临床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揭示了骨肉瘤早期转移过程中肿瘤在免疫微环境中代谢重编的病理过程,并提出抗血小板线粒体治疗能削弱肿瘤的远处转移能力,对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的临床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