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我国西南的野外考察中惊奇地发现了大量尚未报道描述过的白块菌类群,结合形态解剖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表明属于块菌属Tuber Sect. Puberulum 或Sect. Borchii,初步鉴定为5个新分类群,他们具不同的香味,其中不乏具有特殊怡人香味的类群。这一发现可能改写块菌类起源于北美或西欧为块菌起源和分化中心的学说;同时也表明我国白块菌类群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也极大地补充丰富了我国白块菌类群物种多样性(结果正在整理中)。

  在野外调查中,研究人员还惊奇地发现印度块菌(中华块菌)的菌塘内的紫荆泽兰几乎全部被抑制甚或杀死!2009采集了菌塘内外的紫荆泽兰根样,初步观察研究发现,和菌塘外的紫荆泽兰相比,菌塘内尚残存紫荆泽兰根的内生菌根(VA)的感染程度很低,甚至没有感染。2010年进一步采样进行了内生菌根的感染程度及存在量的观察和比较发现,菌塘内紫荆泽兰根的内生菌根的感染程度仅是菌塘外紫荆泽兰根的的感染程度的50%。这表明,块菌发育成熟时代谢分泌出来的或是芳香类化合物可通过他感作用(allelopathy)抑制菌塘内紫荆泽兰根的内生菌根真菌的发育和侵染。紫荆泽兰是内生菌根植物,内生菌根发育不良或不发育就不能生存或生存力降低。黑块菌类的块菌 (T. melnonosporum, T. indicum, T. aestivum) 都可以形成明显的菌塘(brûlé),即菌塘中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都会被抑制甚至萎焉致死,又称“火烧区(burned area)”。对brûlé的解释多种,有微生物区系改变说等,但是都不能令人满意。刘培贵团队发现的内生菌根被抑制的现象,可能为brûlé形成提出最合理的诠释。这一工作还在进行中,希望通过湿筛土壤样品,得到VA的孢子,比较菌塘内外的VA种群的多样性,进一步支持brûlé内生菌根被抑制的设想。这一新发现不仅对brûlé的形成做出了新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国产黑块菌的他感化学物质(allelochemicals)及化学生态学(Chemical ecology)的深入研究,来揭示和探讨防止和清除紫荆泽兰的新思路和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