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活性G蛋白的检测

2020.6.15

来自细胞外的信号绝大多数都是要通过分布于细胞表面的各种受体传导到细胞内部,从而引起细胞的生理反应,发挥相应的功能。

细胞表面最大的受体家族就是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编码GPCR的基因有1000多个,占人类基因组总数超过2%。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需要通过异源三聚体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Proteins)传递到下游的效应蛋白(Effectors)。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传递信号的基本原理是:特异性的配体结合到相应的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上,引起GPCR构象的变化;构象变化之后的GPCR能够结合相应的GDP结合状态的三聚体G蛋白,并诱导三聚体的G亚基构象发生变化,释放结合的GDP。处于空置状态的G亚基迅速与周围环境中的GTP结合。结合了GTP的G亚基立即与GPCR和G亚基复合物分离。自由的G亚基和G亚基分别与下游的效应蛋白结合,通过调控效应蛋白的活性来实现信号的转导。G亚基在同效应蛋白结合的同时或者之后,水解结合的GTP成为GDP,于是G亚基在自身的调节下关闭功能,回到非活性的GDP结合状态,并与G亚基形成三聚体,等待下一次信号转导。三聚体G蛋白就是通过这样的循环来实现分子信号的“开”与“关”,从而使得信号能够得到正确有效的传导。

GPCR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的认识对于药物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GPCR的结构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围绕GPCR和G蛋白的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能够检测到GPCR或者说G蛋白是否被激活?这是所有研究G蛋白的科学家都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然而,传统的检测手段,例如同位素标记的核苷酸,荧光标记核苷酸,或者分光光度法,要么操作繁琐难度大,要么灵敏度不够,都不尽如人意。

最近,NewEast Biosciences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高度灵敏的基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能够特异性识别GTP结合状态的三聚体G蛋白或者小G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利用方便快捷的试剂盒,能够迅速检测出G蛋白是否处于激活状态。该方法除了具有简单、易操作、灵敏度高等优点以外,还有一个最为吸引人的优势:具有捕捉到被固定的细胞内的G蛋白的活化状态的可能性。而这正是很多研究G蛋白信号转导的科学家所梦寐以求的功能。目前,该类型试剂盒已经被100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所引用。随着这些检测方法的普及,G蛋白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必将进一步加快。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