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分析化学学术评价

2012.3.08

  一、事由

  2012年2月27日~28日在看《人物周刊》2011年28期(8月22日出版),封面是姚晨的大照片,这期《人物周刊》第一主题是演员姚晨。

  该期杂志另外一篇重点文章是《人物周刊》记者李宗陶写的《葛兆光  告诉你一个清醒的“中国”》。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对文史领域的学术评价的观点给人予启发,印象深刻。

  二、分析化学学术评价分类

   1、广义评价

   分析化学学术评价,说难的确很难,说容易也很容易。其实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看国外分析化学期刊,对论文阅后会有个印象或看法,这个印象或看法,就可以认为是评价。只是评价的正确与否,与你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视野有关。当时看俄文的《分析化学杂志》,印象中当时的苏联分析化学院士及通讯院士,在有机试剂/分光光度方面确实学术水平很高。另外,南非国家化学实验室F.W.E.Strelow在《Anal.chem.,》在六十年代发表的离子交换分离论文,尤其是分配系数Kd的研究,让我极为佩服,这佩服也是一种评价。

   2、狭义评价

   广义的评价是人人均可对某一分析化学论文/事件有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往往影响小。狭义的评价应是高水平专家的评价,其特点是客观性、公正性、公众认可度及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印象中我从大学毕业至今近50年,尚未见到这方面像样的文字评价。《分析化学》杂志曾对某院士80周岁发表了纪念性文章,其中也有评价,只是因为主题是纪念80周岁生日,这种纪念性文章的客观性及公正性会有不可避免的不足。

  三、评价方法

   1)数字化评价

  主要是SCI收录,以及核心期刊收录,还有论文引用率。这种评价有很高的合理性。我也赞成高水平的论文尽可能在国外分析化学期刊上发表并关注自己论文的引用率。

   2) 国内期刊

  现在国内分析化学期刊比较多,印象中《分析化学》和《理化检验-化学手册》杂志较好。前者有较多前瞻性论文,后者以实用为主,尤其检验检疫系统的论文每期约有3~4篇。

  国内不少分析化学类期刊仍有相当数量《微波消解-ICPAES测定A物质中M金属》的论文,这种论文可为作者评职称提供了方便。

   3)读者/听众心里的评价

   分析化学界专家很多、钻研分析化学的年轻学者也很多,他们自己心里是有杆秤的,只是不一定都说出来。十年前,《理化检验-化学手册》召开编委会,中科院冶金的原分析室主任张国雄对我说:“老周呀!看来我们在八十年代发表的论文,今天看来还是有水平的...”

  看来他对刊物上的论文评价不太高。

   现在学术活动不少,很多仪器公司及时介绍国外新推出的先进仪器,并介绍了这些仪器可能的应用。我对这类报告评价比较高,原因是有用。例如,多次听AB SCIEX公司介绍新推出的液质。

   4) 简易评价

  就像美国的篮球是世界最高水平一样,美国的《Anal.Chem.,》在我印象中是分析化学最高水平的杂志。你能在这杂志上发表文章(现在的影响因子大于4.0),我认为你可自动取得高的评价。

  四、结语

  上述的复旦教授葛兆生先生说:“我们去书店都知道,90%(文史)的书是可出可不出的,学术杂志上90%的文章是可看可不看的”。这话虽不符合分析化学实际,但可为我们所参考。

  我希望没人使自己的论文或学术成果都能获得好的评价,这无非在两方面努力:真正的原创性及别人不得不采用你的分析方法。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