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聚焦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助力疑难疾病早诊早筛

2023.9.08

——暨BCEIA 2023同期学术会议“标记免疫分析及临床检测技术分会”成功举办

  2023年9月6日,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 (BCEIA 2023)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盛大开幕,近千家国内外知名厂商、几万余位分析测试领域的专家及专业人士齐聚一堂,热闹非凡。9月7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的BCEIA同期学术会议“标记免疫分析及临床检测技术分会”正式开幕。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此次大会的合作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跟踪报道。

443885_202309082221441.jpg

  大会现场

  “标记免疫分析及临床检测技术分会”作为BCEIA同期举办的会议,日程安排分为9月7日和8日两天。9月7日为体外诊断专家论坛,数十位领域内专家及行业内工作者分享自己的工作进展和研究,与与会嘉宾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会伊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涛教授作开幕致辞,他表达了对各位与会嘉宾的热烈欢迎。

443885_202309082234171.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涛作开幕致辞

图片.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研究员 崔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崔巍作了题目为《免疫检查点治疗时代的实验室检测》的大会报告。崔巍教授介绍了外周血免疫监测指标检测的主要技术平台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及其应用现状和挑战,崔巍认为多种技术结合、综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免疫检测的准确性。

图片.png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检验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 王辉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检验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辉作了题目为《LC-MS/MS技术助力临床疑难疾病精确诊疗》的精彩报告。王辉教授的报告主要包括嗜铬细胞瘤与儿茶酚胺的检测、维生素代谢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类固醇激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以及串联质谱与遗传代谢病筛查四个方面。王辉认为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拥有国内领先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平台,已开展多项临床小分子检测项目,包括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检测、类固醇激素检测、血代谢筛查等,为嗜铬细胞瘤、遗传代谢病、性腺发育异常等疑难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片.pn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 闫存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闫存玲教授作了题为《过敏原体外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在全球呈高发态势,准确诊断是过敏性疾病管理成功的关键,闫存玲提出了过敏性检测中方法学一致性、sIgE结果与临床表现不一致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总结。

图片.png

青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兼检验科市南院区主任 孙桂荣

  青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孙桂荣教授作了题目为《肝癌标志物临床应用评估》的精彩报告。孙桂荣教授对HCC患者不同时期的AFP-L3等肺癌标志物的水平进行监测和总结,并根据这些数据对经TACE治疗之后HCC患者复发的因素进行了预测。孙桂荣发现PIVKA-II、AFP和AFP-L3%对HCC诊断、疗效监测和风险预警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PIVKA-II诊断HCC的敏感度最高,与AFP和AFP-L3%联合应用敏感度进一步提高;在疗效监测方面PIVKA-II水平随病情变化的幅度最大;在HCC预警方面AFP-L3%作用优于PIVKA-II和AFP;PIVKA-II 和AFP-L3%诊断HCC的特异度明显高于AFP,且是HCC复发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

图片.png

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员、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 李永哲

  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员李永哲作了题为《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新进展》的精彩报告。李永哲教授认为自身免疫病(AID)实验诊断技术与疾病本身或疾病的临床表型显著相关,有助于疾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预后、预警和治疗决策。近年来,AID新的免疫分子、特种蛋白、自身抗体、免疫细胞等检验新项目不断临床应用,AID药物基因组学、免疫治疗伴随诊断项目不断丰富;AID实验室诊断技术向自动化、高通量、信息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为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持。

图片.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栾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栾鑫作题目为《血清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化学发光方法开发及在脑卒中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探索性研究》的报告。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是一种具有前景的脑卒中生物标志物。然而,人血清ASC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尚未被报道。此外,院前血清ASC浓度的诊断价值和实用性仍然未知。栾鑫选取668例神经内科急诊的脑卒中患者(463例缺血性脑卒中(IS)和205例出血性脑卒中(HS))以及423例同期表观健康人为对照组。使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ASC浓度,探索血清ASC浓度与脑卒中类型、严重程度和发病时间的关系,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的ASC水平明显升高(p<0.001)。HS患者的ASC浓度高于IS患者(p<0.05)。随着ASC浓度的增加,中重型脑卒中患者的比例增加。在超急性期,诊断脑卒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对于发病≤3h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ASC的AUC值可达到0.822。

图片.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 王雅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王雅杰作了题目为《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对临床检验能力建设的导引作用》的精彩报告。新冠疫情使得人们对传染病有了新的认识,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也不断出现。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中临床检验能力有了大幅提升,王雅杰围绕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对于临床检验能力建设的导引作用进行了探讨。

图片.png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邴涛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邴涛作了题目为《单轮核酸适体筛选与液体活检》的精彩报告。邴涛基于分子身份证标记策略建立了高效、高成功率的单轮核酸适体筛选新技术,目前已成功完成卵巢癌、胃癌、结直肠癌、骨髓瘤MRD细胞及小鼠神经细胞等不同靶标的核酸适体筛选。利用筛选获得的系列核酸适体组合初步实现人脸识别式的细胞分子分型;利用核酸适体富集文库直接实现核酸适体靶标的鉴定与标志物发现。筛选获得的核酸适体亦可直接用于潜在标志物的发现与液体活检,实现分子诊断:1)利用碱性磷酸酶异源二聚体核酸适体实现了结直肠癌患者血液样本中循环肿瘤相关物质的高灵敏度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癌症患者(39例)和健康个体(50例)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通过ROC分析,AUC值为0.93,说明PLAP-IAP碱性磷酸酶异源二聚体是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2)利用两个核酸适体组合实现结直肠癌患者(80 例)和健康个体(23例)血液外泌体的检测,AUC值为0.98,敏感度与特异性都达95%,可望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与预后监控。

图片.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任技师 刘向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任技师刘向祎作了题目为《基于生化平台的特种蛋白测定进展》的精彩报告。刘向祎研发了一种基于生化分析仪的胶乳免疫比浊试剂,用于检测体液中的mg/L级微量蛋白。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只能使用一到两种胶乳纳米颗粒的技术限制,增加到3种纳米级胶乳纳米颗粒,将生化分析仪对微量蛋白的检测灵敏度提升到mg/L级。最先应用于尿液微量蛋白的生化分析仪平台检测,相对特定蛋白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检测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小颗粒提升线性范围,大颗粒提升灵敏度,同时解决多颗粒分散不均匀、试剂稳定性不足、试剂灵敏度不够、免疫干扰问题严重、抗原过剩(高浓度标本导致漏检)等一系列问题。此技术若能够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化分析仪上,可以解决危重症病人早期预警问题,将更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在全民健康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png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 高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高艳红作了题目为《智慧实验室发展趋势与展望》的精彩报告。作为临床医疗的重要支撑,检验医学实验室的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应该会成为实现智慧医疗高质高效以及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高艳红就检验自动化应用、智能化思考以及标准化建设作一介绍。

图片.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 张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作了题目为《应用于肿瘤早筛的cfDNA检测技术进展》的精彩报告。cfDNA极具价值的肿瘤分子标记物,与癌症发展密切相关,cfDNA检测的三种应用型——突变组、片段组、修饰组,各有应用的场景及优缺点;张凯分析了最新的cfDNA常见检测技术的早筛性能、大规模前瞻性(RCT)早筛试验对分子检测早筛性能的验证、及分子检测在泛癌种筛查中的应用前景。

图片.pn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 徐国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徐国宾作了题目为《多组学和稀有多倍体细胞在辅助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优缺点》的报告。全球范围内,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最高的瘤种。高危人群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非常重要。影像学(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早期肺癌检测的特异性低。徐国宾介绍了循环血肿瘤DNA和循环血稀有多倍体肿瘤细胞对于肺癌早诊的优缺点。

图片.pn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主任 崔丽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主任崔丽艳作的报告题目为《药物代谢与毒副作用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由于基因多态性,药物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针对药物代谢与毒副作用相关基因进行分子检测,能够指导临床精准用药、预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推进新药研发与应用。崔丽艳介绍了相关药物基因分子检测研究进展,并结合实际案例对临床应用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建议。

曹正.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产妇医院主任技师 曹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产妇医院主任技师曹正作了题目为《LC-MS/MS雄激素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需求和优势》的精彩报告。曹正提出在临床工作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是血清雄激素检测的首选方法和金标准,他以近期发表的《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质谱检测专家共识》为基础,结合其他已发表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总结了 LC-MS/MS雄激素检测在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儿童性早熟评估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需求和优势。

禹松林.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质谱与特检组组长 禹松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质谱与特检组组长禹松林作了题目为《认识质谱技术临床应用的优点及局限性》的精彩报告。禹松林主要介绍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优势以及其检测中的局限性。

田敬华.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医学检验科 田敬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医学检验科田敬华作了题目为《慢性食物过敏临床检测与应用》的精彩报告。田敬华提出特异性IgG4(sIgG4)抗体介导是慢性食物过敏,通常在持续食用敏感食物一段时间后才可能临床症状。慢性食物过敏在进程初期,呈现轻微的症状或亚健康状况,患者往往不自知,随着敏感食物摄入的越来越多,会逐步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慢性食物过敏的患者不仅会受到食物过敏的困扰,还可能因长期受到炎症影响,诱发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性等疾病出现。例如新型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嗜酸性细胞食管炎(EoE),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等免疫性/炎症性胃肠道疾病,孤独症(ASD)等发育障碍问题和各类慢性疼痛问题都和慢性食物过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食物特异性IgG4抗体指导食物干预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

杨延莲.jpg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 杨延莲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杨延莲作了题目为《外泌体外诊断技术-潜力与挑战》的精彩报告。杨延莲指出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是直径为30-200纳米的膜囊泡(又叫外泌体),携带来源细胞的脂质、蛋白、核酸等生物信息,每毫升血里大概有108-1011个细胞外囊泡,是重要的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外泌体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潜力巨大,但是如何高效的分离提纯外泌体、如何建立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如何验证外泌体诊断的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仍然具有巨大的挑战。

郭建巍.jpg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医师 郭建巍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医师郭建巍作了题目为《分子诊断助力肿瘤的早诊筛查》的精彩报告。分子诊断在肿瘤的早期诊断、药物筛选、预后及疗效评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郭建巍主要从临床实验室角度就肠癌、宫颈癌的早诊筛查和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在肿瘤早诊筛查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李欣彤.jpg

Waters临床市场部 李欣彤

    Waters临床市场部李欣彤作了题目为《Waters高端质谱助力临床科研突破》的精彩报告。李欣彤介绍了Waters目前临床IVD质谱的四款产品以及Waters最新6款TQ产品线,着重介绍了Xevo TQ Absolute的优异性能及该仪器的一些应用案例。

会议期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涛主编的《标记免疫分析》进行了新书签售活动。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会议精彩集锦

  为了促进各学科融会贯通,让广大青年学者有一个与行业内知名专家深度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此次“标记免疫分析及临床检测技术分会”特设青年学者论文口述报告环节。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胡亚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钟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尤孟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曾景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邹雨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丁耀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刘永梅7位青年学者依次作口述报告。

图片.png

  青年学者论文口述报告

   最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员颜光涛作闭幕词。至此,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 (BCEIA 2023)同期会议“标记免疫分析及临床检测技术分会”圆满结束。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443885_202309082254131.jpg

  参会人员合影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