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片野生古柽柳林是一定能够顺理成章地保护下来的。只是需要我们以学者的身份和学界的名义,向社会和相关各方阐述其在植物学、环境学、古气候学、种质资源学、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方面的科研价值和现实的自然生态价值,以及其作为自然遗产而在世界范围内创造的几个“世纪之最”的独一无二和作为“奇迹”而侥幸存留至今的不易和我们的幸运,还有近期发生在舟曲县的生态灾难的警示和叶公好龙的故事。

  更值得庆幸的是,十七大会议已经提出了“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大政方针。不仅如此,还有《生态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在支持着我们。更鉴于当今是一个极力提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时代,这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全民的行动。所以,为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保护好这片古柽柳林必将是大势所趋。

  还应值得欣慰的是,犹如内地的一些园林庙宇内多栽植松柏树一样,当地藏族同胞几乎家家都在庭园内外栽植柽柳树。一是取其生命顽强、“好活”,二是取其长寿延年。作为显然已经形成的一种“柽柳文化”,其根源无疑亦应来自对当地这片野生柽柳林古树的崇拜和敬畏,同时也体现了当地民族的生态文化价值。所以,我们的保护也是对当地民族自然生态文化的保护,我们的抢救无疑也就是对当地民族自然生态文化的抢救,是有群众基础和民族文化根源及其生态文化价值的。更何况,当地群众还希望在保护古柽柳林特殊的自然生态价值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同时,挖掘发展和提升其生态旅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