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全职回国还是做空中飞人 焦点人物现身说法

2007.7.26

7月22-24日,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第五次年会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召开。该协会前身为吴瑞协会,会员包括北美3000多位华裔生物学精英。
 
23日晚上,主题为“海龟和海外华人科学家如何创造双赢局面,推动中国的科技发展”的专题讨论会,从晚上八点一直持续到将近午夜,会场上讨论十分热烈。
 
本网记者特将讨论会上的主要焦点问题,整理如下:
 
主持人:鲁白
 
讨论人:
 
金力     复旦大学副校长
 
杨青     辉瑞亚洲研发总裁
 
吴家睿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副院长
 
徐冠华 科技部前部长
 
饶毅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许田      耶鲁大学教授、HHMI研究员
 
施一公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华人生物学家协会会长

1_200707261007221.jpg


讨论人发言
 
金力:我算是一个模式,大概是国内最早的两边来回跑的,97年的时候在上海还没有这种模式,所以叫做“金力”模式,后来叫做“哑铃”模式。
 
我在2003年出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长,跑到2005年认识到太辛苦,太累了,所以才全职回来。对一个人来说,有两点比较重要:吃和住。住肯定是美国好,不过吃肯定是中国好。
 
回国做研究比较简单,做行政难度则比较大。尤其是像复旦这样的老牌学校,负担很重,比如,怎么样发挥大家的积极性,怎么样把管理变成服务,如何说服学校进行改革。三年下来,学校对我们很满意,从2002年到2006年我们的科研经费增加了200%,而且完全是靠研究人员自己努力争取的,学校没有增加一分钱。现在学校就让我多做点事情,让我当副校长。复旦要启动自己的“百人计划”,希望大家关注。
 
杨青:我在六年前加入辉瑞,到处跑。去年夏天我回国了,海龟经验不到一年。
 
目前各大制药企业都争先恐后在中国和印度建立研发中心,或者进行研发外包。小小的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有了6个大制药厂的研发机构。此外研发外包也蒸蒸日上,发展很快。
 
我认为现在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但是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有很大的风险。回不回国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对于那些喜欢主持大工程、带领庞大的队伍或者从事行政工作的人,这是个独特的机会。
 
吴家睿:我属于锤子型的,我的情况是一锤子买卖。97年10月我全职回国,就没有再离开。我在瑞士取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做了三年博士后。
 
大家都喜欢美国精神,中国也正在向这个方向转变。中国这几年变化确实非常大。我当年回到上海生化所的时候就从未去过上海,也不认识那里的任何人。这说明中国现在可以提供机会给那些有志于科研事业的人,虽然还不能和美国比。
 
我认为,在中国做事业好,生活也好,在国外比较无聊。
 
许田:两边跑的模式也有基础,当年我们这些人出去的时候是小兵,是一心一意要回来的,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回来,但是一直很关心国内的发展。看到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确实很激动,希望为国家做点事情。我通过这几年在复旦做事情,发现可以实现双赢,对复旦、对我们自己都有帮助,甚至是三赢,也就是对美国的大学也有帮助。
 
像我们这种模式有很多困难,但是也有优势。当年觉得自己牛的不得了,但是越学习越发现要学的很多。美国的管理系统是很先进的,是行之有效的,这个我们也能帮助国内学习。另外一个优势是他们敢于说话,容易发表批评意见。
 
徐冠华:不讲稿子了。因为稿子与大家迫切想要听的不太一致。我就回答大家的问题,参加讨论。
 
半个月前,我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考察。我曾经去过那里很多次,但是这次特别兴奋,因为三年内这个所已经实现了振兴。
 
有人说这个研究所用了国家太多钱,我不以为然。算一笔帐:这个所只用了国家5个亿的投入,其中2个亿是基本建设,1.5个亿是设备购置费,还有1.5个亿是三年的科研经费,但是已经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今年上半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就发表了4篇Science、Nature文章,非常值得振奋。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