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

2018.6.27

  【摘要】 如何有效地管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测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介绍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现况。 
  一、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 
   
  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兽药的使用范围也在扩大,如抗生素、磺胺药、激素等已广泛用于促进畜禽生 
  长、减少发病率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兽药的广泛应用使畜牧业在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兽药残留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欧美等国已开始建立兽药残留检测体系,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兽药用量、休药期的相关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我国的兽药管理体系尚不完善,时常发生由于兽药残留超标而被他国拒绝进口的事件,给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的损失。 
  兽药残留检测的样品基质和被检测组分的结构更为复杂、检出限更低,需采用一系列新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技术,并大量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在这方面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得到高度重视,新的检测方法也逐渐成熟。如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检测,国内有关专家采用的是“试剂盒”的方法进行检测,不但投资小、成本低、操作简单,且还具有检测时间短、检测样品多的特点,适用于大批样品的筛选,使得进出口公司、生产企业现场快速检测兽药残留成为可能 
   
  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新的提取技术包括微波萃取、超临界提取、固相萃取、以及加热溶剂萃取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提取液中的杂质少、分离效率好、提取对象的得率高、试剂消耗少,并且其操作简便,保证了检测工作的质量。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固相萃取微型柱的出现,引起了一场净化技术的革命。它具有高效、简便、快速、安全、重复性好、便于前处理及操作自动化的优点。最近几年出现的微固相萃取新技术,该方法是利用一支有效长度1 cm,直径为170μm的熔融石英纤维,在石英纤维表面上涂有吸附剂或固定相,将此萃取石英纤维直接放入含有萃取物的水样或顶空中,使其平衡2~30 min,然后就可以直接进样。国际上已有相当成熟的多组分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例如美国环境标准法(EPA),采用单一溶剂萃取,用固相萃取柱提取氨基甲酸酯类,再用多极性毛细管柱进行分离,用多选择性检测器的气相色谱(GC)分析方法检测有机磷类,再将残留分为有机磷类、有机卤素和有机卤素农残,同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残,一次可检测160种以上农药残留。 
   
  三、天然毒素的检测技术 
   
  黄曲霉毒素传统的检测方法较繁琐、成本高、准确度差。近几年出现的新检测方法是在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将酶联免疫技术应用于毒素的检测。相关科研单位研制的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结果表明其抗原转化率为89.4%,抗体效价、灵敏度、特异性与国际类似产品相当。河豚鱼毒素的检测技术目前在国内还未成熟,我国在贝类毒素的检测技术方面,特别是以现代生物免疫技术发展的检测技术方面尚未形成满足我国食品安全需求的检测能力。 
   
  四、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 
   
  转基因食品的常见检测方法是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分析法。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及测试试剂盒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我国首次攻克了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难关。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转基因食品检测中心已生产出检测试剂37种,转基因检测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生物性污染的检测技术 
   
  由微生物引起的主要食源性疾病有: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螺旋杆菌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感染 
  性疾病,是由某种螺旋杆菌引起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李斯特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也是重要的食源性疾病,其发病率虽较低,但有着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后果,被列为最严重的食源性疾病之一。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最大的弱点是检测速度较慢,难以适应及时的治疗。近代以PCR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自动化仪器的应用已明显加快了微生物检测的速度。在食源性病毒检测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食品中疯牛病朊蛋白和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方法。 
  多种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所致的食源性疾病明显增多,还不断地出现新的致病菌。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政府必须加强法制,健全基础机构,做好流行病学监测与人员培训,以及搞好教育等各项预防性工作,才能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获得食源性疾病的信息也异常重要,可通过定期报告及专门研究以获得必要的信息,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政府立法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为危险性评估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和数据。 
   
  参考文献 
  [1]蒲瑞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升与计量的新任务[J].中国计量. 2009(3) 
  [2]郭蔚丽.如何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09(4)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