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周超凡介绍:“中医药中的动物药近几年已经大幅度萎缩,只留下了麝香、牛黄、熊胆等药性十分确定的几种动物药。天然动物药所占比率越来越少,大多数被人工合成药物替代。”

  同时,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另一种挑战:外国药企或利益集团长期以各种非正当竞争手段打击中药产业,致使中医动物药被挂上“非人道”标签并使中医疗效备受质疑。

  保护和支持药用动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及反垄断能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高学敏教授建议,应当从国家战略资源角度出发,保护中医药文化及珍稀药用动物资源产业化发展。在实现传统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需要通过规范产业化发展的形式,确保珍稀药用动物及植物资源的可持续,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或植物的生存。

  超万项“洋中药”获ZL

  业内专家介绍,在中国,动物药中有梅花鹿、黑熊、乌鸡、白花蛇等已进入规范化、规模化生产,但目前只有美洲大蠊通过了国家GAP(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而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了ZL。我国在国外申请中药ZL有3000多项,而外国在我国申请的中药ZL却高达1万多项,“洋中药”ZL占我国医药领域高新技术的80%以上。例如,韩国自1992年4月起陆续向韩国、中国、日本和美国等世界多国ZL局申请了牛黄清心液、牛黄清心微型胶囊和牛黄清心丸新处方组合物等发明ZL,以新剂型、新工艺ZL抢占了同仁堂的国内外市场,仅牛黄清心液这一类药品的年产值就达7000万美元。另外,西方药企化学合成的熊去氧胆酸胶囊在中国的年销售额也超过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