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现实还看不到好转的趋势,“环境风险上升,环境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增多”,据杨朝飞介绍,污染事故发生后,有些是由政府出资救助受害者,这样虽然可以解决应急问题,但又引发用纳税人的钱为违法企业埋单是否合理的争议,而且这样也不能有效地处罚违法者,无法体现社会公平。还有的则政府和污染企业都不出钱或无力出钱,受害者得不到救助,不得不自行承受污染损害困扰。环保问题排在当前全国群体性事件十大原因的第九位,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增长速度排在第七位,年增长率为29.8%。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绿色保险就是一个应该建立的应对环境压力的长效机制。

  然而,虽然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对绿色保险给予了很高评价,但目前试点工作依然“雷声大、雨点小”。从与会者的发言来看,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普遍对试点工作积极性不高是试点地区的共同感觉。有些企业自认自身没有环境风险,不需要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一些财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的大企业觉得即使发生了环境污染事故,自身也有能力应对;有的虽然认为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很有必要,但又对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质量持怀疑态度;一些企业则认为投保增加了企业负担,不愿主动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湖南省曾考虑制定强制保险的相关政策,并进行了多次讨论,但由于缺乏强制保险的依据,不得不放弃。由于没有法律强制企业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调动企业参保积极性主要依靠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但目前国家层面没有相应的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在财税鼓励政策方面操作空间有限,很难出台对保险公司和试点企业力度较大的鼓励、扶持政策,难以调动企业参保积极性,绝大多数企业都处于观望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