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建的降水序列与温度序列在1884-2002公共时段呈显著负相关,降水量偏多时段与温度偏低时段相对应,而降水量偏少时段与温度偏高时段相对应。表明赤峰围场地区的气候特征属于冷湿组合和暖干组合。

  2. 重建的降水序列能与利用树轮资料重建的白音敖包、贺兰山甚至外蒙古的降水序列进行良好对比。而重建的温度序列不仅与天津、北京站器测记录显著相关,还能跟利用树轮资料重建的秦岭南五台温度序列、亚洲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指数进行良好对比。同时,这两个序列都与由历史文献记录划分的大同、北京二地的平均旱涝指数显著相关。表明这两条序列具有较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意义。

  3. 重建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降水量变化主要由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引起。在过去的236年里,中国整个北方环境敏感带甚至外蒙古,东亚夏季风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时空同步变化的特征。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知名地学刊物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和国内核心期刊《第四纪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