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严德天在做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在导师陈代钊研究员、王清晨研究员的指导下,通过对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细碎屑岩的化学成分和化学蚀变指数(CIA)分析,重塑了扬子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冰川事件与生物集群灭绝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碎屑岩CIA值分布于75-90之间,指示沉积物经历了非常强的化学风化作用,反映当时极端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但上奥陶统顶部的观音桥段CIA值明显降低(主要分布于60-70之间),且波动频繁,反映当时化学风化作用不强,总体以寒冷、干燥气候为主,但很不稳定,经历了多期寒冷干燥-温暖湿润的变化过程,此种情形在以前的研究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在此基础上,基于观音桥段底、顶快速气候转变界线与两次生物绝灭事件时限的高度吻合性,他们进一步指出:冰川事件及其引发的海洋环境变化是此转折期生物集群绝灭的主控因素。此外,该结果也指示了自观音桥期后扬子和华夏两地块快速拼合、隆升的历史。

  此项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2010年7月出版的国际著名地学期刊Geology第38卷第7期(Yan et al. Large-scale climatic fluctuations in the latest Ordovician on the Yangtze block, south China. Geology, 2010, 38 (7): 59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