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首次揭示脑动脉瘤壁高分辨磁共振显像所代表的病理结构

2019.6.25

  脑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人群患病率高达5%至7%,在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中,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占第3位,破裂后的早期死亡率约为40%,2周内再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60%至70%,但好在绝大部分脑动脉瘤长期稳定。随着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和CT血管造影术(CTA)等影像学技术的普及,脑动脉瘤的检出率显著提高,一些高风险脑动脉瘤得以获得早期治疗。但长期以来,对于脑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主要基于医生对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像的主观判断,因此,同时带来的过度治疗所造成的并发症也给患者带来重大伤害。

  如何客观评估和预测大量未破裂动脉瘤的出血风险,从而精准筛选出需要治疗的高危病例,是脑血管病外科领域首当其冲的问题。近年来,脑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客观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磁共振高清显像对动脉瘤壁炎症程度的评价,以及动脉瘤内血流切应力对瘤壁的影响。新开展的高分辨磁共振动脉瘤壁现象技术(HRVWI),由于其操作简单快速、图像客观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临床评价脑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重要技术。然而,对于HRVWI增强信号的确切意义没有相关的临床依据,揭示其所代表的动脉瘤壁病理变化,成为确切判断其作为脑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指标价值的首要问题。

  自2016年以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的指导下,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脑动脉瘤HRVWI不同类型的强化信号,通过与术中动脉瘤壁的形态观察、术后瘤壁病理结构的对照,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脑动脉瘤壁HRVWI所代表的病理结构。研究成果为使用HRVWI客观评估和预测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为提高脑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精准诊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19年6月,研究成果以《一种利用高分辨黑血磁共振分型预测动脉瘤结构特征的新方法》(Validation of Wall Enhancement as a New Imaging Biomarker of 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脑血管病领域权威期刊STROKE上。周良辅和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朱巍为该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全凯和宋剑平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