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积极探索“引进龙头企业,做实做足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发展模式,以现代制造业为依托,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区内电子信息、汽车产业、装备制造、化工产业、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基地地位进一步强化,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占全国电子信息总产值的26%;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涌现出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现代化企业;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入区建设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环节由低端向高端不断提升,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的核心集聚区。与此同时,开发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检验检测、科技研发、物流、会展、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等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区内服务业增加值达5320.5亿元,占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9.32%,服务外包企业数量达到1560个,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25.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