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鳌山”应急科普与减防灾服务能力建设研讨会举行

2023.10.16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46.shtm

10月13日是第34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为更好服务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和实践,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在青岛校区举办了以“应急科普与减防灾服务能力建设”为主题的研讨会,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学术界和社会力量共同探讨如何做好科普工作和韧性建设。研讨会由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山东大学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公共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承办,青岛市应急管理协会等协办。

研讨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题为“应急科普与减防灾服务实践”,来自于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壹基金、四川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虹盾防灾减灾公益服务中心、山东海丽雅应急安全培训中心等社会机构的专家分享了最新的应急科普和减防灾服务经验。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宣传部副部长于丽颖分享了应急体系建设、博爱家园和生命教育等重点工作。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主任朱一存分享了扶贫二十年的救灾历程,总结出一套以“理性救灾”理念为引领、应急需求为导向的成熟救灾模式,倡导激发乡村地区防灾减灾的内生动力。壹基金经理喻东介绍了以社区志愿者救援队伍建设为中心,提升社区的第一响应力,并倡导培养应急科普的基层人才,推动应急科普进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情况。爱德基金会代表谭花指出防灾减灾的核心在于保障灾民生存需求,助力社区自我发展,社区应根据需求变化开展应急响应工作,注重社区系统功能的修复和完善。

652cf9fde4b03b5da6d016e8.png

  ?

图片来源:刘超

四川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王之昊回顾了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快速响应、登记报备、供需对接、精准参与和有序撤离的救灾新机制。虹盾防灾减灾公益服务中心钟平分享了减灾服务经验和一些减灾工作,特别是关注残疾人的应急赋能,将残疾人纳入到防灾减灾预案设计与演练的过程。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董明珠介绍了近年来在防灾减灾领域所开展的核心工作和在国内推广的“爱的安全家”项目。山东海丽雅应急安全培训中心总经理郑文娇从课程体系、实景环境、教学方式与科普活动四方面介绍了山东本地企业推进全民应急科普工作的进程与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教授张强和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桂蓉对机构伙伴的实践案例分享进行了分析点评,与会专家就此进行了讨论。

研讨会第二阶段主题为“应急科普应该怎么做?”,来自国家减灾中心、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科普所、山东省科普产业促进会、青岛消防全媒体中心、地震出版社等机构代表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农村减灾研究室)主任张云霞介绍了当前我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方式与方法,认为应抓住大灾契机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推进本土应急科普工作。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研究员张英和中国科普所副研究员王丽慧从应急科普能力的重要意义、政策保障、建设现状以及现实阻碍等方面对我国当前应急科普工作进行了全面剖析。地震出版社副社长王有涛和编辑李肖寅指出,我国应急科普工作存在“大人不愿看,小孩看不懂”的共性不足以及针对性欠缺等问题,倡导各出版社应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兴趣,将防灾减灾专业知识进行创造性与定制化的转换输出。

山东省科普产业促进会秘书长柳妍羽介绍了促进会成立以来在安全与应急领域的工作内容。青岛消防全媒体中心主编黄子珈从社会化宣传与媒体宣传两方面阐明了近年来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工作方式和成效。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李雯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伍国春对如何开展应急科普工作进行了点评和讨论,提出未来应急科普应遵循“理论研究+政策设计+实践探索+能力建设+家庭和社会”的实践路径,并强调我国应急科普工作应充分吸纳地方性灾害管理知识。

与会专家表示,本次研讨会围绕我国应急科普与减防灾服务能力建设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讨论,特别是组织相关实务部门和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交流,对提升应急科普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动应急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讨会上,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奔教授介绍了山东大学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情况。山东大学依托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建成了应急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公共管理硕士(MPA)“公共危机管理”方向,“公共安全+信息”交叉学科硕士和博士项目,本科“公共危机管理”微专业等系统的应急管理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