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众多实验室正在开展与肿瘤相关的易感基因的寻找工作,找到易感基因后,就可以实现对疾病的风险进行预测,降低肿瘤的发病率。今年5月31日《自然—遗传学》发表了由曾益新等人完成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3个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位点。曾益新说,这一研究为研制预测鼻咽癌发病风险的基因芯片打下了基础;而对鼻咽癌高危人群的准确预测,也将有助于极大提高鼻咽癌的早诊率。

  但曾益新等专家也坦言,目前在临床方面肿瘤防治上还面临许多难题,包括肿瘤的一级预防;肿瘤可否早期预测,哪些病人容易发生肿瘤;如何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如何对肿瘤进行精确的分型和个体化治疗;如何进行肿瘤的系统性的综合治疗等。对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来说,肿瘤防治研究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医学科研应源于临床

  北京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吕有勇在《肿瘤基因组与肿瘤生物学及临床意义》的报告中强调,医学研究的选题应该源于临床。吕有勇认为,来源于临床需要的研究才有可能最终回到临床并服务于患者,促进诊疗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