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北大研究新成果获Nature子刊重点推介

2013.2.26

  来自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香港大学和美国内不拉斯加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irect retino-raphe projection alters serotonergic tone and affective behavior”的文章,发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参与了调控抑郁症状,并且这个过程与抗抑郁药物缓解抑郁症状的效果类似。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出版社旗下Neuropsychopharmacology杂志上,并被作为“每月一篇具有重要影响力论文”给予重点推介报道。国际同行高度评价这一研究进展,认为这项研究加深了对情绪相关的视觉信息处理的认识,同时也揭示出眼睛与大脑之间的特定神经环路能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的机制对情绪产生作用,并可为研发新型抗抑郁疗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濮鸣亮教授,和香港大学苏国辉(Kwok-Fai So)教授,濮鸣亮教授研究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视觉信息处理的神经机制;非视觉光信息处理的神经基础;视觉功能重建。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形成与背侧中缝核分泌5-HT异常密切相关。濮鸣亮教授研究组在前期工作中发现,沙鼠视网膜中存在着一些能够直接投射至背侧中缝核的Y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该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主要参与视觉信息编码,然而该发现提示这些细胞很可能参与调控动物情绪。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通过构建视感受器缺失模型来增加投射到背侧中缝核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自发放电频率,并发现当这些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增加时,可以逆转由于光剥夺而诱发的抑郁症状。随后他们采用自主设计的一种免疫毒素选择性清除了这些投射至背侧中缝核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结果发现动物的抑郁程度显著增加。通过对实验动物背侧中缝核内5-HT水平的定量分析和行为学实验验证,确认动物的抑郁程度与其背侧中缝核内5-HT的水平呈负相关,而且5-HT的水平可随投射到背侧中缝核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上述一系列研究证实,投射到背侧中缝核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能够通过调节该核团内神经元分泌5-HT的水平来改变动物的抑郁情绪。

  这一研究组接着利用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5-HT重摄取抑制剂(SSRIs)对光剥夺动物进行治疗,证实药物通过阻断背侧中缝核内5-HT的重摄取过程提升脑中5-HT浓度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这与该研究组通过增加投射到背侧中缝核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自发放电频率所达到的效果类似。

  这项研究发现投射至沙鼠背侧中缝核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能够通过增加该核团内神经元分泌5-羟色胺(5-HT)的水平来减轻由光剥夺诱发的抑郁症状,这个过程与抗抑郁药物缓解抑郁症状的效果类似。这不仅揭示出眼睛与大脑之间的特定神经环路能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的机制对情绪产生作用,也为研发新型抗抑郁疗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