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机器人想要在强震后发生泄漏的核电站大显身手,却不是件易事。“机器人也怕强辐射,机器人的电子器件受到强烈核辐射会很快失效。”自动化所研究员姚辰说。姚辰是危险作业机器人方面的专家,他说,当年的切尔诺贝利事故为机器人提供了强辐射条件下的实战机会。结果,除了一台德国产机器人坚持超过了20分钟,其余机器人几乎都在短时间内就失去了作业能力。

  而且目前的抢救措施以喷水降温为主,姚辰认为,与水车的载水量相比,机器人能够携带的水量实在太少,所以机器人只能在降温成功后再出马担任探查作业等工作。这印证了外国媒体的一则报道:尽管日本科技部一位官员此前称,一个机器人已被用于探测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地的辐射水平,但是日本核安全机构官员西山英彦表示:“我们没有收到任何有关机器人被使用的报道。”

  研发充满挑战

  强震对救灾危险作业机器人提出了很多要求。韩建达说,这类机器人首先在结构上要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在灾害现场的复杂环境内运动、搜索;其次要有很好的自主能力,也就是机器人要尽量少地依赖人的遥控,可以自主完成搜救使命,极大提高搜救效率;再次,要为机器人配备搜救必需的各种传感器,如生命探测装置、有毒有害腐蚀放射物质探测装置等。而且,机器人自身的防护也很重要,需要具备防尘、防水、防易燃易爆危险气体、抗腐蚀、防辐射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