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呢,这一次在北京下架的问题面制品,追溯到郑州之后,却“逮到”一群“幽灵企业”,一下子就断了线索,这算是怎么回事呢?从报道看,有的疑似正规企业被“幽灵企业”冒牌,有的却是“幽灵企业”自己碰到整治就转移,还有的根本就是彻头彻尾的“幽灵企业”。反正,不管怎么样都说明“幽灵企业”早已泛滥成灾,这本身正是一个巨大的食品安全监管黑洞。

  按理说,办一家企业并不容易,办一家食品企业尤其难,从工商注册到卫生许可,从租赁厂房到销售产品,总得“一步一个脚印”来,怎可能真成了“幽灵企业”?哪怕再隐蔽,也逃不过与外界打交道,多少会有点儿动静,咋能说没就没?唯一能解释通的就是,在食品安全监管的条条块块分割之下,各地区之间、各部门之间仍没有完美地整合,以至于大家都对这些企业“视而不见”。名义上谁都管得了,实际上却是“谁都看不见”。如此巨大的黑洞,如何叫人对食品安全放心?

  看来,在食品安全形势极其严重的当下,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抛弃门户之见,真正把资源整合起来,尽早织成一张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追溯网络,让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的企业及个人都“上网”,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立即能网住那些“大鱼小鱼”和“虾兵蟹将”,绝不让一个脱网。否则,只要仍有漏洞可钻,连“幽灵企业”都除不掉,再怎么奢谈食品安全,也都将是空话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