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北大童坦君院士PNAS解析癌基因诱导的衰老

2014.5.16

  癌基因诱导的衰老(OIS)是癌症发展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在癌基因Ras 诱导的OIS中,活性氧(ROS)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些衰老细胞会表现出衰老相关的特殊分泌表型(SASP),而SASP对于肿瘤抑制和组织修复非常重要。不过,此前人们还不了解介导ROS信号的下游效应子,也不清楚SASP调控背后的具体机制。

  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针对癌基因诱导的衰老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PKD1 是ROS信号的下游效应子,介导了Ras诱导的OIS和SASP。这一成果提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的网站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童坦君院士和陈军副教授。

  研究人员发现,致癌性的Ras表达激活了PKD1,PKD1随即通过调节NF-κB活性诱导炎症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和白介素8,进而启动Ras OIS。研究显示,ROS-蛋白激酶Cδ (PKCδ)-蛋白激酶D1 (PKD1)通路,是建立和维持这种IL-6/IL8诱导的基础。去除PKD1会使细胞绕过Ras OIS,促进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

  这项研究揭示了ROS-PKCδ-PKD1通路在Ras OIS和SASP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在系统性衰老和衰老相关的疾病中,SASP和ROS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阐明ROS-PKCδ-PKD1通路和SASP调控之间的关联,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靶标,有助于更好的干涉衰老相关的炎症和疾病。

  童坦君院士简介:

  男,1934年8月生,汉族,浙江慈溪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64年研究生毕业,师从生化专业刘思职院士。1964年4月留校任教至今,历任讲师(1978-)、副教授(1985-)、教授(1988-)等职。1978 年12月被教育部选拔为中美建交前首批访美学者,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研究访问,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进行博士后研究训练,1981年回国。1986~1988 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纽约大学等地再次作研究访问。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现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

  童坦君主要从事老年医学基础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20 世纪70 年代末,揭示生物体液中存在抑癌活性物质,此物质对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但不抑制自身骨髓细胞,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英文版1979年第7期;后主攻衰老分子机理,率先将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理念和技术引入我国老年医学基础研究。童坦君领导的研究组系统揭示p16 等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基因调控及信号转导,证实环境因素不仅可直接作用,也可引发基因变化,间接影响衰老;在国际上首先证明p16 不通过端粒酶,可影响端粒长度与DNA 修复能力;为观察不同因素对衰老影响,创建了估算人类细胞“年龄”的基因水平生物学指征,建立了一套国际承认的评估细胞衰老的定量指标,可用于衰老研究,也可检验药物抗衰作用。童坦君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承担国家攻关课题等多项,现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的“细胞复制性衰老的机制”课题,已培养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10余名,主编了《医学老年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参编各种专业书籍数十部,并创立了 “中华健康老年网”。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