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辩真假农夫山泉 食品安全一本难念的经

2010.2.19

       “真假农夫”之辩

       关于最新的农夫“砒霜门”事件进展,舆论界仍缺乏一个可以说服众人的权威解释。依照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海口市工商局并无披露消费警示权力,面对执法失误,海口市工商局态度已从坚持转为沉默,独剩下农夫山泉仍在质疑被“谋害”和继续“喊冤”。

       然而,将农夫山泉事故延展到产品流通环节,如果海口市工商总局所抽检的饮料来源并非真品,或者果真按照农夫所说,有人“刻意陷害”,那么,抽检饮料来源才是最薄弱环节。无论媒体所报道“抽检产品被调包”,或者是海口市工商局和农夫山泉各执一词的态度,将在此找到统一点。

       矛盾的是,事发已将有一月,双方却皆对此讳莫如深。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该事件中存在抽查产品为假货的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如果农夫山泉觉得是“阴谋”,那就应该拿出证据,而非到处说自己被“冤枉”了。作为生产厂家,应该非常清楚自己所生产产品的批次和销售商店。

       “如果真的是假货,农夫山泉早就拿出了最有力的证据。”郑风田说。

       相比于统一(中国)和农夫山泉的态度差异,有着15年食品安全研究经验的郑风田表示,中国企业有了钱之后表现得很不正常,到处公关,但是正常企业应当遵守法制,强调社会责任感,公众没有义务听企业聊天。

       “一个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大家还是相信良心的”,也是因此,郑风田认为,叫屈的农夫山泉不值得同情。

       食品安全,一本难念的经

       重新审视整个事件传导过程,这条由生产厂家、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组成的生态链条,在“砒霜”面前,显得无比脆弱。

       农夫山泉被“砒霜”绊倒,已非中国食品行业类似事故第一例。早在2009年4月,“康师傅”生产的矿物质水,也被指添加过量添加剂而被重创。巧合的是,将“康师傅”拉下马的,正是“农夫”。

       对照康师傅“水源门”事件,农夫在“砒霜门”事发之后,采取的媒体攻势也有章可循。然而,时移事易,相同的媒体攻势,却是不同的舆论评价。《北京晨报》就“农夫事件”评价称,农夫山泉的表现很不成熟,并认为其内部意见体系已经混乱。

       对于食品监管部门来说,也面临着考验。海南省工商局局长黄成模指出,作为知名企业的农夫山泉和统一,其产品如涉嫌总砷超标属于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应按照《食品安全法》报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海口市工商局并没有公布这种消费警示的权力,但这已经不能够挽回已发生的影响。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就“砒霜门”表态称:“事件最终影响的不只是一个海口市工商局和几家检测机构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而是整个工商和质监系统,甚至整个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