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实验还通过一个巧妙的设计进一步探究了冥想促进顿悟的心理学原理。研究发现:即使同样是做腹式深呼吸并专注于数呼吸的次数的冥想,如果要求大学生被试每数够10次呼吸就举手报告一次(10次组),会比要求他们每数够100次(100次组)才报告能够促进更多的顿悟问题解决。研究人员认为,100次组因为报告次数较少而比10次组更容易产生困倦——这点在对大学生被试做冥想时的脑电活动状态的分析中得到了证实,因此可以推测,冥想实际上是通过促使人们保持清醒而专注的酝酿状态而最终实现对顿悟的促进。与上述推测相一致,研究人员分析了人们在冥想或中英文判断过程中的脑电活动情况与其后的顿悟问题解决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人们在酝酿过程中的大脑状态越专注,则其后的顿悟问题解决率就越高;反之,酝酿过程中大脑状态越放松,则其后的顿悟问题解决率就越低。

  据负责这项研究的罗劲博士介绍,2004年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德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证明在做过一系列未能悟到其诀窍的难题后,如果能睡上8个小时就能明显地提升顿悟能力。但是冥想作为一种清醒而专注的意识状态,与被动的睡眠有着明显的不同。此前,研究者一直都不知道冥想是否也有着促进顿悟的功效,而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它不但证明了冥想能促进顿悟,且促进的效果似乎更明显(相对于8个小时的睡眠而言,只要经过20至30分钟的冥想,人们的顿悟能力就能显著提高)。同时它还表明,冥想进顿悟的途径并不是通过被动的休息,而是通过保持清醒而专注的意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