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束管监测系统国内发展历程

2021.5.16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研制成功并应用了束管监测煤层自然发火系统,对煤层自燃隐患预测预报的效果较好。我国最先应用的红外束管监测系统有KHY-1、KHY-2型和ASZ型等。因它们是为大型矿井监测设计的,全套设备复杂,管理技术要求较高,装备费用较昂贵。并且,系统对煤层自燃隐患的各种标志性气体分析精度相对较低,传感器元件寿命短,需经常更换,不能跟踪检测预报等。虽然后来又开发出适用于小型矿井的KHY-3型,但同样存在系统分析精度较低、传感器寿命短等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总结、分析红外束管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在微机自动控制、色谱仪高精度分析、束管负压采样和分析成分较多等高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出的具有井下任意地点的O2、N2、CH4、CO、CO2、C2H4、C2H6、C2H2等气体含量实现24h连续循环监测,准确判定和分析煤层自然火灾的标志性气体,及时预测预报发火隐患程度的高技术ZL的ZS32F煤矿束管监测系统,不仅测定组分多,精确度高,可对煤层的自燃趋势实施跟踪监测预报,且可查找、确定自燃标志性气体。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