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国内临床输血发展史

2021.5.28

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是从Landsteiner于1900年发现红细胞ABO血型开始的,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ABO血型发现后的半个世纪,输血虽有发展,但并不引人注目。近30多年来,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使之飞跃发展,现已成为医学科学中一个分支,人们称之为输血医学(transfusion medicine)。这门学科是集中运用医学和技术手段研究血液及其成分(包括生物技术制品)如何安全有效地输给患者,使患者受益的一门多学科的医学。它涉及血液学、传染病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及生物工程学等有关学科的概念、技术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献血者的招募、献血动机、血液采集及使用血液制品所涉及到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也与输血医学密切相关。临床输血医学(clinical transfusion medicine)是研究血液及其成分(包括生物技术制品)治疗有关疾病,防治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包括输血传播疾病的一门学科。
 

国内输血发展史


(一)我国古代输血

    我国古代有过类似欧洲的饮血祛病及用针刺经络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

    (二)我国输血的开端

    1918年刘瑞恒与Kilgore等在上海首先报告中国人的血型。1921~1932年北京协和医院(当时称北平协和医院)采用直接输血法开展了临床输血,并对献血者进行登记、编号、体格检查。1944年7月12日由易见龙担任主任的我国军医署血库在昆明成立,并可生产冻干血浆,支援了抗日战争前线。1947年9月南京中央医院血库成立,开始用4℃冷藏箱保存全血。1948年易见龙和周衍椒报告782名中国人Rh血型的检测结果,阴性率为1.9%。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时间,仅有少数医院建立了血库。

    (三)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是我国输血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输血机构的普遍建立和输血技术的广泛应用。1951年肖星甫编著的《输血与血库》一书问世。1952年2月南京市抗美援朝医疗团组织一个血库队赴长春市创建野战医院血库。1953年我国第一所大型血库建立,定名为军委后勤卫生部沈阳中心血库,该血库为抗美援朝作出了巨大贡献。1957年在天津成立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后划归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血研所)。该所血库(后改为血站)开始进行输血方面的科学研究。1959年我国成功地分离出血浆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原。1963年由《天津医药杂志》出版发行的《输血及血液学附刊》,成为我国第一份输血杂志。1967年我国研制的塑料输血及输液用具通过国家鉴定。1977年《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创刊。1978年国务院发文在全国实行公民义务献血制度。

    从1949年至1978年,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输血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全国各大城市,还有少数中等城市相继建立了地方性血站,并向所在地医院供应血液。1978年至1998年,我国输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中等城市,以及部分县级市也相继建立了血站,医院普遍建立了血库或输血科。各省市政府纷纷制订并实施了公民献血条例,促进了公民义务献血进一步发展。成分输血发展迅速,几乎国外有的血液成分,我国各地血站基本能满足供应。血浆蛋白制品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986年中澳合资建设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塑料血袋生产线在天津投产。1988年中国输血协会成立。同年《中国输血杂志》创刊。

    1998年10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全国的无偿献血工作逐步深入健康地向前发展。2000年6月1日实施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2012年8月1日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临床用血行为。2001年,国家财政拨出12.5亿元国债专项经费用于血站建设。各地血站和血库纷纷更新设备,引进人才,我国输血事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卫生部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使我国血站的管理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目前,全国有采供血机构400多家,采供血工作人员2万余人。2011年全国无偿献血1232万人次,献血量达4164吨。总之,我国的输血事业已经进入正规化与法制化的轨道,正在向输血先进行列迈进。
 

我国输血史发展大事记


    1944年——为适应抗日战争救治的需要,在昆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独立的血库,易见龙教授任主任,一年内组织无偿献血1000多人,制成冻干血浆3000余瓶,支持了抗战前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47年——南京原中央医院首先组建了血库,罗伯特林先生任主任,开始在冷藏箱内保存全血。相续在南京、上海大型医院中也组建了血库。

    1952年——在著名的外科医生沈克非教授领导下,湖南湘雅医学院易见龙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杨淑雅和徐择邻教授、上海医学院朱益栋和左景鉴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肖星甫教授等众多著名专家和100多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组建了一个大型中心血库,在发动无偿献血、制定献血员健康标准和血液质量标准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1957年——在天津成立了军事医学科院输血液研究所,由著名的血液学家邓家栋教授领导,1958年归属中国医学科学院领导。

    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第一个血站。

    1960年——南京血站成立。

    1962年——北京血站成立。

    1964年——武汉血站和西安血站成立。

    1965年——在成都成立了国家独立的输血医学专业研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输血研究所,肖星甫教授任所长。从事血型学、输血传染病学、血液制品和血液代用品、输血器材与新技术学、血液保存学、成分输血学等输血相关学科的研究,并负责培养输血医学专业博士、硕士,承担在职中高级科技全员的教育与培训。之后在广州和长春建立了两个分所。

    1966年——上海血站成立。

    1985年——在上海血液中心建立“血型参比实验室”。

    1988年——上海血液中心(1978年成立)被中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世界卫生组织输血服务发展和研究合作中心”,在引进国外血液质量管理、输血管理、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0~1990年——上海、北京等城市也相续建立了区域性输血研究所。至1990年全国共建立了省市级血液中心32个,地市级中心血站和县级血站378个,在推动我国输血医学发展、保障输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技术水平、发动无偿献血、制定输血相关标准、人才培养和临床输血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1990年——中国输血协会成立,此后有一半省市建立了地方输血协会,在组织国内外输血学术交流、协助政府起草输血法规、培训人才、发动无偿献血、推动输血教育与编写教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9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建立“HLA参比实验室”及HLA定型供者计算机检索库。

    199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建立输血系统艾滋病确认实验室。

    1997年——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令第九十三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1998年——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标明我国献血事业走上法制化轨道。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