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对第二次全国牧区工作会议寄予很大希望。”李毓堂表示。

  而据《科学时报》记者从多位专家那里了解到的情况,牧区生态和社会问题积弊已深,牧区政策正期待改变。

  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一位蒙古族学者谈道,内蒙古的游牧文化正面临消亡,他预计也就是8~1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

  北方游牧文化所在的区域,降水量低而变率大。

  学者王明珂介绍,降水量低导致不可能有稳定的农业,人类只能靠草食动物将不可食的草类转化为可食的乳与肉。而生态系统低下的净初级生产力,只能支撑稀疏的人口。在中国农业精华地区,不到一亩地便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而在内蒙古的新巴尔虎右旗,20亩地才能养一只羊,至少要300~400头羊才能供养一个五口之家;因此一个牧民家庭至少需要6000~8000亩地。

  降水变率大导致生态系统的产出在时空分布上高度不确定。干旱时寸草不生,一场雨下来就郁郁葱葱,而何时下雨,下在哪里,难以预测。再加上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低下,一片草场经不起畜群的长期啃食、践踏,人们不得不抛弃定居,转而“逐水草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