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即使是参与“嫦娥”工程的科学家们的工作语汇,也难免修辞,比如火箭发射的“窗口”、 “环月轨道”、“月球逃逸速度”,以及“卫星被月球引力捕获”。也许,没有这些与生活语言相近的工作语汇,这个科学群体自己都难以相互沟通。但是,科学的报道应该告诉人们,此“窗口”并非彼窗口,此“轨道”也并非彼轨道。这两个修辞化了的科研语汇,其实都反映了包括引力定律在内的复杂条件和自然规律对于伟大的人类行为——科学探索的严格约束,尽管在人们的想象和修辞中,太空一直是可以“自由翱翔”的。

  我觉得,媒体的科学报道应当借助伟大科学成果的机会使人们突破自己的原有经验,而不是为了降低接受的门槛而固化人们原有的经验。因为,突破日常生活经验,有机会接近一种更为严格的操作条件和更为严谨的思维,是整个社会接近理性的一个机会。因为正是科学,“把我们导向独立于个体思维者的分类和体系,导向不允许个人幻想的关联和定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科学家卡尔·皮尔逊在一个世纪前出版的《科学的规范》中认为,近代科学“特别适宜于健全公民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