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鉴定报告上的元素数据没有单位,而《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中则分别有7组器胎和5组器釉的10种元素含量百分比数据,若按百分比来对比共有的10种器釉元素含量数据,也有6种相差甚远。而《矿冶卷》中仅有青铜镜、梵钟、青铜鼓等部分青铜器的三四种元素含量数据。

  浙江大学文物与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博系硕士生导师周少华告诉记者,《陶瓷卷》其中的数据并非全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所得,只能作元素分析和化学组成分析,故适宜于为瓷器断源,不可以直接用来断代。

  “这16种元素都属于瓷器中的常量元素,现代制瓷技术完全可以仿制。就目前国内的检测技术水平,还没有某种技术或设备可以直接用来对古陶瓷作精确的绝对的真伪辨识。”周少华说。

  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会长、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谭德睿认为,仪器检测确实是科学鉴定文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宋代青铜器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科学检测,离建立数据库尚远,《矿冶卷》中并没有全面的宋代青铜器数据,那些“检测”出的数据何以能证明就是宋代的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