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国产深海Argo浮标首次完成批量布放

2024.1.20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397.shtm

近日,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获悉,由该校牵头,崂山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项目在西太平洋菲律宾海盆首次完成国产深海Argo浮标的批量布放。这是我国首次批量布放国产深海Argo浮标,标志着我国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进入常态化建设阶段。

据介绍,该项目是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该批浮标包含5个6000米级“深海玄武”浮标和1个4000米级HM4000型浮标。Argo浮标,即自沉浮式剖面探测浮标,投放入水后根据预先设定参数,在自动沉浮过程中采集海水温度、盐度等数据。

自2000年国际Argo计划实施以来,各成员国已在全球海洋布放了18000多个自沉浮式剖面浮标,提供了数百万条上层海洋温盐剖面数据,为加深对海洋内部动力过程的理解和提高气候业务化预测预报的精度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65ab5962e4b03b5da6d07cbc.jpeg

在“科学”号科学考察船布放“深海玄武”浮标。中国海洋大学供图

2021年,“OneArgo”计划获得联合国海洋十年批准,目标是将当前观测0-2000米深度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核心Argo”观测网拓展至全球、全水深和生物地球化学领域,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观测网络,并派生出Deep Argo和BGC-Argo两个子计划。其中,Deep Argo子计划将在全球海洋部署和维持约1200个深海浮标,从而实现对2000米以下海洋物理状态的监测。

为进一步响应“OneArgo”计划,提高我国在深海观测领域的话语权,2022年,“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科技创新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该项目致力于自主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6000米级深海剖面浮标,在西太平洋开展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并开展深海Argo浮标数据的科学应用,为解决南极底层水在菲律宾海盆的输运过程、西太平洋2000米以下的深海是否存在增暖信号等一系列前沿科学问题提供重要观测依据。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