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浙江大学百万元重奖老师 以互联网方式“收徒”百万人

2018.9.10

翁恺在上课
9月10日电,说到桃李满天下,人们脑海里浮现的总是头发花白的“老”教师伏在书案上挑灯夜战的情景。不过,在浙江大学(简称“浙大”)有一位老师,年纪不大却已在全国各地有了100多万的学生。他的“收徒”方式既跟专业有关,又带着明显的时代特色。
他就是被誉为“中文慕课第一人”的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翁恺。今年教师节,他拿到了一张沉甸甸的奖状,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奖金100万元人民币,这也是继2017年空缺之后,浙大永平奖教金再度颁出杰出教学贡献奖。
1995年,Java语言横空出世,在当时的计算机领域引起了一场震动。也是那一年,翁恺从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毕业。作为技术控,翁恺的职业理想一直是软件工程师,但因为当年考研失利,他留校当了老师。
3年之后,浙大准备开Java语言这门课。当时在国内高校界,都没有老师系统学过这门刚诞生3年的编程语言。最终,翁恺和另一位老师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从零开始,是困难,也是挑战,翁恺说,这倒很符合他爱创作的个性,“一张白纸,恰恰给了我充分的创作空间。课程如何设计,讲什么、怎么讲、前后关系是什么,一切都是新的。”

翁恺在上课
如今,他每年都要上10来门课,一年有近600个学时的课程量,这在以课多著称的计算机学院里也算是相当“可观”的了。
有句话说,翁恺,是浙大人的老师,更是全国很多人的老师。这样高的评价,源于慕课。
2014年,翁恺作为第一批老师在教育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刚开始他预估能有几千人报名就不错了,没想到开课前报名人数已经突破一万,他开的5门课都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好评,单期注册学生最高达到10万多人,累计注册学生超过180万人次。
这些慕课中的大部分都是翁恺在家中录制的,靠着书墙,一个人、一个镜头、一台电脑。“这样我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比如离吃饭还有二十分钟,我就用十分钟来录一个程序。”就这样60分钟的慕课,翁恺录制要用120分钟,剪辑要再花120分钟,有时候觉得讲得不理想,就重新再录。
翁恺的用心远不止在技术层面,仔细听他的慕课,就会发现与线下的教学并不相同。
“在学校上课,学生是被‘关’在教室里的,不能随意走动,老师讲课也是持续的。但在网络课程中,电脑只占据学生面前非常小的一块空间,学生听课比较随意,随时可以中断课程。”翁恺心里很清楚,上慕课要想上得出彩,让学生坐得住,必须来一番重新设计。
翁恺把自己的方法称为“不讲道理”法,一上课就直接敲代码,一边敲一边讲解,但学生们非常喜欢,不仅上课认真,而且讨论区互动、答题非常踊跃。
刚开始的时候,翁恺全天候地扑在讨论区,一有问题就马上“灭掉”,慢慢地他发现,即便他不出面,也有人把问题回答得很好。这下,翁恺心里又想了,会不会都是“托”在发言呢?于是他做了一个排行榜,统计谁发帖最多,谁回帖最多,然后排行榜前十的送一个有浙大标志的小礼物。这样一来,从学生留的快递地址就能看出这些是不是“真粉”了。
结果让翁恺很高兴。学生中有小学老师,也有偏远农村的村民。翁恺说,这就是慕课的魅力。“这些同学非常辛苦、非常不容易,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感动,也让我们觉得做这件事情是非常值得的。”
上课也能成为“网红”,这是翁恺不曾想到的。他说:“不一定就是我上得最好,主要是浙大的品牌效应。”翁恺说,慕课能让更多的人不出家门就能学到知识,而且课程可以随时看反复看的特性非常有利于学习,今后我还会一直上下去。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