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贡献率达63%

2021.3.25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028.shtm

3月24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引领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研究员表示,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由整体跟跑向“三跑”并存转变,科技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3%,为农产品加工业长久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王凤忠介绍,2020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2万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接近2.4: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5%。

他说,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装备不断取得突破。在生鲜农产品动态保鲜与冷链物流、产地初加工、小麦制粉、低温榨油、冷却肉加工、传统食品工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制粉、榨油、榨汁、畜禽屠宰分割等关键核心装备实现从依靠引进向自主制造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建立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标准法规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王凤忠介绍,2015年,农产品加工监测分析与预警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监测预警工作进入信息化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保障水平逐步提升。2019年国家监督抽检33大类24.4万批次食品样品,平均合格率达97.6%。

农产品加工业引领三产融合发展,显著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保鲜技术的突破,为“安全、营养、美味”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新一代工业革命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应用,催生了一批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农事体验、创意创业、科普基地、特色小镇、民俗文化、乡风乡愁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经济”王凤忠说。

不过,王凤忠强调,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关键酶制剂和配料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问题;产后损耗大,存在技术短板;梯次加工技术缺乏,附加值低;对资源综合利用缺乏部署;农产品加工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