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2021.6.10

  1.采血时机

  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发冷发热前半个小时为宜。

  2.采血次数及间隔

  急性发热性疾病需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两次。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两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h后再抽血2次。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且会遗漏阳性结果。

  3.采血部位

  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群污染的可能。避免从血管插管内取血,因插管常被污染。

  4.采血量

  成人菌血症或败血症的血液中含菌量较少,平均1-3ml血液中仅有1个细菌。所以采血量一定要足够。成人一般为10ml,新生儿与婴幼儿为1-2ml。有人引述多篇文章指出:对成人每增加1ml血量平均能提高阳性率3.2%。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质量对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高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培养条件

  尽管病原菌仍以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但亦有少部分为真菌、厌氧菌或L型菌感染。所以必要时选取相应培养基在不同环境下培养。

  6.盲传的必要

  肉眼和仪器都不能确保在瓶外观察到所有的阳性菌生长,在培养终结时盲目传代1次防漏检。

  采血

  7.无菌操作

  在血液培养的全过程皆应十分注意无菌操作。用头皮针为新生儿和婴幼儿取血时,应换针头再将血注入培养瓶中。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