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蛩蠊的发现为蛩蠊目的系统发育地位确定提供了重要素材,在探讨蛩蠊的起源与地理扩散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昆虫区系研究的一大重要进展。

  该文还基于几何形态学(Geometric morphometric)研究方法,对古今蛩蠊前胸背板的形态变异趋势进行研究,发现现生蛩蠊的前胸背板形态上的高度相似与古生蛩蠊高度多样化形成鲜明对比,并推测其原因是趋同进化或起源于共同祖先。此外,还通过GARP模型对蛩蠊在全球范围内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指出2个可能的潜在分布区,并对蛩蠊的保护提出建议。

  该文第一作者白明博士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通讯作者为杨星科研究员。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铁道部和新疆发展改革委员会的资助。

(A) 雌性蛩蠊 (B) 栖息地 (C) 已知的三种蛩蠊的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