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浆纤溶酶原及其临床意义

2021.6.09

纤溶酶原(PLG)是由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的一种由79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糖蛋白,分为谷氨酸-PLG和赖氨酸-PLG两种类型,血浆浓度约为210mg/L,是血液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纤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沉积在血管和间质内的纤维蛋白溶解而保持血管及腺体管道通畅、血管新生防止血栓形成,或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血流复通。参与组织损伤后的重建与修复、排卵、胚胎种植及诱导巨噬细胞等功能。另一方面它还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PLG在血浆中是没有活性的,必须在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作用下,单链的纤溶酶原转变成双链的有活性的纤溶酶。当血液凝固时,PLG大量吸附在纤维蛋白网上,在t-PA或u-PA的作用下,被激活为纤溶酶,促使纤维蛋白溶解,以维持体内凝血的平衡。
 
    纤溶酶原缺乏会削弱凝血亢进时机体的反应能力,比如临床上广泛血栓形成。这种情况在外科手术或溶栓治疗后再栓塞危险会增加。换句话说,纤溶酶原浓度增加一旦激活,可引起出血危险性增加。
 
    纤溶酶原缺乏原因包括:遗传性缺陷、肝脏合成减少,消耗增加(如DIC、脓毒症或溶栓治疗),同时肿瘤与糖尿病病人纤溶酶原浓度也会增高。
    纤溶酶原活性减低,表明其激活剂的活性增强,见于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继发性纤溶亢进、重症肝炎、肝硬化、肝叶切除、肝移植、门静脉高压、大型手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严重感染、DIC 等。
 
临床意义
 
   纤溶酶原活性增加提示纤溶激活能力不足,可见于某些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1、肝脏疾病
   纤溶酶原主要由肝脏合成,纤溶酶原激活物也主要由肝脏清除,因而当肝功能损害时,纤溶酶原合成减少同时由于纤溶酶原激活物清除的减少,纤溶酶原消耗增加,故血浆纤溶酶原含量下降。因而纤溶酶原的测定可以反应肝功能的损害。有人测定91例患者,发现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76%纤溶酶原含量低下,且发现肝硬化患者体内纤溶酶原的半衰期较正常人明显缩短。Biland等认为纤溶酶原的含量与预后有关,是预后的指标之一。他测定了141例不同的肝脏病患者,发现纤溶酶原低于19%且XIII低于35%的患者均死亡。

2、DIC
   DIC是多种病理因素激活了人体内源或外源凝血系统,从而引起凝血。在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加,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而使血浆中的纤溶酶原含量下降,因而纤溶酶原的测定,是观察DIC纤溶活性的指标之一。一些作者报道了DIC患者中纤溶酶原含量的下降,且认为抗凝治疗后,纤溶酶原含量不能立即恢复。
 
3、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体内纤溶酶原可减少,主要原因是合并DIC的存在,而使纤溶酶原的消耗增加。Girolami测定了4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纤溶酶原含量校正常人明显下降。我国苏州医学院血研室也对白血病患者血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仅早幼粒白血病纤溶酶原显著下降,急淋、急粒、急单均无明显下降。他们认为纤溶酶原的测定是白血病伴发DIC的一个有益参考指标。

4、血管栓塞性疾病
   在多种血管栓塞性疾病中进行纤溶方面的检测,均可发现其纤溶活性下降,但纤溶酶原含量一般无变化。也有人认为纤溶酶原可轻度下降。

5、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时,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水平可发生变化,多为降低,但纤溶酶原一般无变化。只有当中度至重度蛋白尿存在时,纤溶酶原从尿中排泄增多,血浆纤溶酶原可下降。
 
6、烧伤
   烧伤早期因体内纤溶亢进,纤溶酶原消耗增加,血浆纤溶酶原可较正常人降低,三周后可恢复正常。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