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几十年的学术实践中,博导评聘制从好的制度变成坏的制度,以至要被取消,一个可能的先天性基础缺陷就在于,它建立在教授这个职称评定制度之上。基础有问题,也就容易连带出问题。这些年来,职称评定恰恰出现了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比如只看论文数量不看论文质量,搞论资排辈,除极少数的破格之外,大多数人基本靠“熬”才能终成正教授之正果,也才有当博导的资格。当职称与工资待遇等直接挂钩,便沾染了各种人情因素,对应的学术含金量就下降了。

  也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清华决定取消博导评聘制,显示其释放高水平的年轻人的学术活力之用心。然而,取消这一制度在能够释放学术生产力的同时,又焉知不会同时在另一个层面束缚学术生产力?这一制度取消后,据称是在学校的层面不作管理,下放到学科和院系。由各学科的分委员会核定什么样的副教授可以做博士生指导教师,再由院系核定今年哪些副教授可以上招生目录。这个核定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博导标准面临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