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北京奥运开幕前的四个月,王自发就交付了“空气质量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一套在北京市环保局运行,另一套在中国科学院大气所铁塔实验室备份。他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轮流值守,三班连倒,日夜不息。

  直到8月8日晚上,北京的夜空被升腾的烟火点燃的那一刻,王自发始终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地。“孩子们都很兴奋,连晚饭都不吃了。我们买了很多零食,开幕式结束后去附近的小店吃夜宵。”王自发说,“我们很久没有这么轻松地吃碗面条了。”

  2007年,北京奥运筹备工作进入倒计时阶段,而北京空气质量问题却成为“最后一块最难啃的骨头”。

  首先,近几年北京的可吸入颗粒物尽管已大部分达标,但年均值没有显著下降,2007年还出现了小幅反弹。其次是臭氧,2006年8月,31天中竟有17天臭氧超标。

  “此前,国际上并不相信我们有能力进行空气质量的短期数值预报,国际奥委会甚至曾想让国际力量来作北京奥运的赛期预报。这是我们不可以接受的。”王自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