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生物传感器的历史沿革

2021.10.19

  1967年S.J.乌普迪克等制出了第一个生物传感器 葡萄糖传感器。将 葡萄糖氧化酶包含在聚丙烯酰胺胶体中加以固化,再将此胶体膜固定在隔膜氧电极的尖端上,便制成了 葡萄糖传感器。当改用其他的酶或微生物等固化膜,便可制得检测其对应物的其他传感器。固定感受膜的方法有直接化学结合法;高分子载体法;高分子膜结合法。现已发展了第二代生物传感器( 微生物、 免疫、酶免疫和 细胞器传感器),研制和开发第三代生物传感器,将 系统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起来的场效应生物传感器,90年代开启了 微流控技术,生物传感器的 微流控芯片集成为 药物筛选与 基因诊断等提供了新的技术前景。由于 酶膜、 线粒体 电子传递系统粒子膜、微生物膜、抗原膜、抗体膜对生物物质的分子结构具有选择性识别功能,只对特定反应起 催化 活化作用,因此生物传感器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缺点是生物固化膜不稳定。生物传感器涉及的是生物物质,主要用于临床诊断检查、治疗时实施监控、发酵工业、食品工业、环境和机器人等方面。

  生物传感器是用 生物活性材料(酶、 蛋白质、 DNA、抗体、抗原、生物膜等)与 物理化学换能器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发展 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一种先进的检测方法与监控方法,也是物质分子水平的快速、微量分析方法。在未来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中,生物传感器技术必将是介于信息和生物技术之间的新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的临床诊断、工业控制、食品和药物分析(包括 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环境保护以及生物技术、生物 芯片等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