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列举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某些共性,如若干学科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教师队伍中拥有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学术大师,具有优良的大学精神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每所一流大学都为本国本民族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说:“在这样一个民族国家时代,没有超越国界的大学,他们对人类的贡献,首先在于对所在国家实现现代化或者保持强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首先必须赢得国内的普遍认同,仅从这一点来看,它们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据袁驷副校长了解,不管是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还是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它们能够领袖群伦,都是以本国整体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为基础。“要真正形成中国模式绝不是由中国某个大学的单个形式出现,绝不应该是一花独放,而应该是群体的方式出现。”他说,“因为中国的一流大学在当前面对的问题是相似的,而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并有效地实施,再有一些成效那就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