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生物物理所Blood:肿瘤血管生成新机制

2012.7.19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东京大学结构病毒学和免疫学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D146 is a co-receptor for VEGFR-2 in tumor angiogenesis”的文章,揭示了肿瘤血管内皮标志分子CD146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机制,从而获得了CD146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标志分子的最直接证据。相关成果公布在Blood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研究员,第一作者为课题组博士生姜天霞,阎锡蕴研究员1997年入选“百人计划”,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肿瘤新靶点及新功能抗体,纳米免疫磁珠检测新方法,以及抗体库及病毒中和抗体。曾在国际上首次报道肿瘤血管新靶分子CD146的功能,研究结果作为封面论文在《Blood》上发表。

  CD146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一般被称为黑色素瘤细胞粘附分子,阎锡蕴研究组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揭示CD146参与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阐明其介导内皮细胞迁移、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过程的作用机制。他们曾利用FRET等手段在单个活细胞水平上研究了CD146分子的二聚化现象。

  在最新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CD146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的共受体,能调节VEGF诱导的VEGFR-2的活化及下游信号的传递,进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基于CD146是VEGFR-2共受体这一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利用抗CD146单克隆抗体AA98及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建立了靶向血管生成的抗体联合治疗模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控因子,因此靶向VEGF治疗已成为靶向肿瘤血管治疗的热点。其中,最有效的抗体药物是贝伐单抗(Bevacizumab),即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自2004年作为第一个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抗体药物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后,Bevacizumab已被批准应用于治疗结直肠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等癌症,年产值约为60亿美元。

  就此研究人员还发现与单一抗体给药相比,AA98及Bevacizumab联合给药具有协同效应,其抑瘤率是Bevacizumab单独给药组的 1.5倍。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CD146作为内皮细胞受体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机制,同时也为临床靶向血管新生治疗肿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

  这项研究是阎锡蕴课题组继发现CD146是肿瘤血管新靶标之后的又一突破。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