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普活动方面,“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围绕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等重大事件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针对公众对重点领域、重要科学问题的科普需求,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全市每年举办以“北京科技周”、“北京社科普及周”2个经典科普活动,北京市学生科技节等8个受众型科普活动以及“5·18”博物馆日等10个行业型科普活动为代表的市级科普活动500多项,年公众参与人数达上千万人次。活动覆盖不同人群、多个行业和全年12个月,形成了“行行有科普,月月有科普”的良好局面。 

  在科普资源会聚方面,“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充分挖掘、整合首都科普资源,科普经费年度筹集额由“十五”末的10.5亿元增至17.8亿元;科普专职人员6472人,科普兼职人员36472人,注册科普志愿者15429人。推动首都20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重点实验室参与“雏鹰计划”、“翱翔计划”等科技教育工作,建立了“科教合作,共育人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联合中科院开展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建设了国内首家科研转科普的示范园区——奥运村科普教育园区,撬动数十亿元科技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积极探索科学与文艺的结合,推出了科普话剧、科普广播剧、科普朗诵会等形式多样、市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初步形成完整的科普文艺“传播链”,扩充了科普工作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