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这个三线小城,院士多得要用大巴“一车一车装”

2022.1.24

  据说,全国有两个地方,院士多到要用大巴一车一车装。

  一个是开会时候的北京,另一个就是日常的绵阳。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三线小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硬核”一面。

  四川的院士一半都在绵阳

  2001年7月,国务院做出了建设绵阳科技城的决定。从此,绵阳成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

  这座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75万的西南小城,聚集了数十万科技人才。

  更加令人惊讶的是,这里院士“浓度”极高。

  截至目前,在绵“两院”院士共有30位,占在川院士人数的一半。院士数量如此之多,与绵阳深厚的军工“家底”离不开关系。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整体搬迁至绵阳。这所“两弹一星”功勋研究所的扎根,为绵阳带来了雄厚的军工科研资源。

  不仅如此,以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和西南磁学研究院为代表的18家国防科研院所,也为绵阳的科技发展输送了强大的科研资源和人才支撑。

  此外,绵阳市政府对于科学研究的投入强度也一直稳居四川省第二。

  


  军工“老大哥”

  而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绵阳就已经是一座以工业立身的城市。

  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现长虹)、以生产二次雷达系统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国营第七八三厂(现九洲)、冶金工业部长城钢厂(现攀长钢)等硬核国营军工大厂都在绵阳从无到有。

  他们也在绵阳在这块沃土上,创造了无数个工业奇迹。当时绵阳的两个大企业长钢与长虹营收显赫全国,一度被称为“地上长钢,天上长虹”。

  如今,在跃进路上还留存着大三线建设时期[注]的工厂旧址。这条宽10米、长500多米的小街,曾经容纳上万名职工,GDP占据全市半壁河山,占全省电子行业总产值的1/ 3。

  


  1958年,国营第七八三厂兴建

  也有一些军工大厂永远停留在了那个红色的年代,“朝阳厂”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战士使用的炮弹很多来自绵阳朝阳厂。然而后来,军转民失败而破产的朝阳厂,终究未能迎接到新时代的太阳。

  


  被时光遗忘的“朝阳厂”

  历史的洪流向来不会留给人们过多的机会回望。是囿于过去的辉煌还是重开剧本,绵阳选择了后者。

  “华丽转身”为硬核科创之城

  从军工老大哥华丽变身为科创“新贵”,绵阳这一大步,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也是制胜一招。

  绵阳的军工实力在全国数一数二,如何将殷实的军工“家底”融进民用科技发展,关键在于技术转移转化。

  拥有深厚军工底蕴的长虹,是绵阳“军转民”过程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从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支持“神舟”系列、“嫦娥”工程,长虹带领绵阳率先蹚出了一条新路线。

  随后,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在绵揭牌运营。

  这使得原本深藏“闺中”的一大批大型科学仪器——中国绵阳研究堆、“神光三号”主机、绵阳风洞群及超高功率脉冲强流加速器“聚龙一号”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绵阳从没落的“军工老大哥”一举变身成功,并在诸多科创领域创造了“第一”。

  从发射首个以其城市命名的火箭,到研发出中国首台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从国内首家规模最大的核医疗健康产业基地,到长虹牵头提交的全球首个“区块链+物联网安全”国际标准……

  如今的绵阳,依旧清丽可人,在它秀美的外表之下,除了那段投身国防尖端科技的峥嵘岁月外,还逐渐形成了属于新时代的硬核气质。

  它,正在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前进。

  注:三线建设是指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