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三维共焦成像表明,在翼囊中经历细胞凋亡的nTSG敲除细胞,被从上皮细胞的基底侧挤压出来,在铰链区中的相同细胞,在基底侧被发现,但没有从那里挤压出来。相反,研究人员观察到,一些幸存的促肿瘤细胞从热点区顶部分层,然后,这些细胞似乎在顶面分化为肿瘤的肿块。相反,研究人员在冷点区没有看到细胞的顶端分层。

  因为JAK/STAT活性在背部铰链热点区最高,果蝇JAK/STAT配体Unpaired是从上皮细胞的顶端表面分泌的,因此,背侧铰链热点区的促肿瘤细胞的顶端分层,可能使其暴露于高水平的JAK/STAT信号,从而使它们能够生存和增殖。为了检验这一假设,该研究小组通过敲除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RhoGEF2(其诱导肿瘤冷点区域中相同的基底结构),诱导肿瘤冷点区中的细胞顶端分层。从肿瘤冷点区顶侧挤压出来的RhoGEF2/nTSG双敲除细胞,没有发展成肿瘤;然而,当STAT活性也被异位激活时,肿瘤就从这些细胞发展而来。

  邓博士和他的小组现在希望弄清:上皮细胞内固有的肿瘤热点区的相同机制,是否也可能发生在哺乳动物的肿瘤形成过程中。他说:“如果我们知道是什么内在因素导致了肿瘤的形成,我们就可以利用它,并了解更多。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就越能着手治疗和预防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