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粒细胞的主要类型

2022.9.02

粒细胞可由其在瑞氏染色下的表现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三类。其他不属于粒细胞的白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

在红细胞之间的中性粒细胞,其细胞核分为多叶,可在细胞质中见到细胞内颗粒体。(经过吉姆萨氏染色后高倍放大)

中性粒细胞通常可在血液中发现,为最常见的吞噬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到60%。中性粒细胞在人血中含量约为2500 - 7500个/mm3,直径约10~15μm,寿命半衰期约为6天。一旦收到对应信号,中性粒细胞可在30分钟内经血液到达感染发生处。[5] 中性粒细胞可快速包围并猛烈吞噬由补体和抗体覆盖的异物[6]。在吞噬结束后,中性粒细胞并不返回血液中,而是转化为脓细胞并死亡。[5] 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比单核细胞小,且拥有分为两到五区的细胞核,每个分区之间由染色质丝连接。在感染发生时骨髓并不直接产生中性粒细胞,而是中性粒细胞的前身髓细胞和前髓细胞。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中性粒细胞细胞内颗粒体具有蛋白质降解能力并可杀菌。[8]中性粒细胞可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刺激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促进吞噬作用和与细胞内杀伤有关的活性氧化合物合成 。中性粒细胞有两种颗粒体:在较幼细胞中发现的基本颗粒体或嗜天青颗粒体和在成熟细胞中发现的特殊颗粒。基本质粒包含用于杀菌的阳离子蛋白与防御素、用于降解细菌蛋白质的蛋白质水解酶与组织蛋白酶G、用于破坏细菌细胞壁的溶菌酶和用于生成杀菌物质的髓过氧化物酶。基本颗粒体还可激活对与IgG抗体结合细菌的吞噬作用次级颗粒体包含生成毒性氧化物的相关化合物、溶菌酶和从细菌中抢夺必要铁元素的乳铁蛋白。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被红细胞包围的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细胞核同样分为多叶(2到4叶)。因在血液中有较强脱粒倾向,嗜酸性粒细胞众的颗粒数目不定。。,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包含了特殊的毒性蛋白以及组织蛋白酶,在杀灭如寄生性线虫等寄生虫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该细胞上与IgE结合的受体也参与了此过程。嗜酸性粒细胞在吞噬过程中也起到了有限的作用。该细胞颗可进行抗原呈递并调节其他免疫细胞(如CD4+ T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的功能。)功能,。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肿瘤细胞的消灭并促进损伤组织的的的修复。由嗜碱性粒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5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成长及分化。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

嗜碱性粒细胞是骨髓和血液中最不常见的细胞之一,其数量小于细胞总数的2%。该细胞也也具备分叶的细胞核,但其细胞核仅有两叶,连接两叶之间的染色质不明显。嗜碱性粒细胞具有与IgE、IgD、补体系统和组胺结合的受体。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质包含不定数目的颗粒;一般而言,颗粒数目足以遮挡其细胞核。其颗粒富含组胺、肝素、硫酸软骨素、过氧化物酶、血小板激活因子和其他物质。

感染发生时,成熟嗜碱性粒细胞会离开骨髓并抵达感染处。嗜碱性粒细胞受伤后释放组胺而引发炎症反应以抵抗感染。组胺使嗜碱性粒细胞附近的毛细血管扩张并使其渗透性增强。受伤的嗜碱性粒细胞和其他白细胞会释放前列腺素以加快感染处的血液流动。上述两过程将凝血物质运至感染处,阻止微生物进入身体并开始恢复过程。血管渗透性增强还令更多吞噬细胞进入感染处吞噬微生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