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川大校长汪劲松:高校有组织科研如何落地生花

2023.4.28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596.shtm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组织科研本质上是一种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更加强调力量整合和集成攻关的科研范式,其有利于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更加聚焦,更有利于各种创新要素的有机整合,促进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同时,有组织科研通过不同学科专业人才的高度汇聚,可以实现多元知识、不同思维的交流碰撞,促进新观点、新方法、新理论、新思想的产生。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

有组织科研体现在坚持需求导向上,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谋求主动。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首先要转变惯性科研观念,从能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转变为国家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从“被动接单式”“盲目跟风式”转变为主动谋划、主动布局、主动服务,核心就是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尤其是在新型举国体制下,要找准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位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科研选题、科研规划、科研平台建设等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全链条并发挥作用。

有组织科研体现在坚持问题导向上,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中掌握主动。问题是创新的动力源。纵观现代科技史,不仅关键核心技术需要跨学科集成攻关,而且重要科学理论的突破、新的科学理论的产生大都离不开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集成创新。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必须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传统以学科专业为主导的科研模式,整合多学科力量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把优势资源、关键力量汇聚到“卡脖子”难题上开展集成攻关,最大范围内组织融汇研究力量,切实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合力。

有组织科研体现在坚持育人导向上,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赢得主动。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既要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上下功夫,更要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个关键点,不断完善科研育人工作体系,把科研的优势转化为育人的优势,学校层面要做好科研育人的顶层设计,各基层组织要加强实践探索,激励教师把科研育人工作贯穿科研训练中,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充分利用学校科研平台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各类项目研究,推进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同时,高校通过有组织科研,加大力度培育战略科学家,鼓励他们进行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思考,在参与教育和科技战略顶层设计、开展原始创新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多重科研训练、重大任务磨炼,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尤其是要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大胆探索、追求原创,放手让他们到科研一线重要岗位受锻炼、挑大梁、当主角。

有组织科研体现在坚持开放导向上,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中占据主动。国际科技合作是高校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经之路,也是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高校要围绕世界性难题,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组建国际化、跨国别的研究团队,创造更多前沿科技和思想文化成果;积极倡导和组建国际学术组织及大学合作联盟,通过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和论坛、依托优势与新兴学科创办国际期刊等搭建更多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特别是,高校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参与国家布局共建研发平台,与相关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科技人才联合培养,共享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经验,促进沿线各国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既要把握“四个导向”,也要在此基础上处理好“三对关系”,真正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处理好自由探索与集成攻关的关系。科技创新动力一方面来自兴趣驱动的自由探索,另一方面来自经济社会发展驱动的集成攻关。有组织研究重在“组织”层面,自由探索重在“个体”层面,两者分属不同的逻辑层面,自由探索为有组织科研提供源头选择,而有组织科研为自由探索集聚优势资源。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应该把提高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将鼓励自由探索和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在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的同时服务集成攻关,实现自由探索与集成攻关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处理好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的关系。长期以来,高校科研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重个人轻团队现象,在职称评审、项目申报、评奖评优等过程中多重视成果第一完成人,这不仅降低了团队合作攻关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开展以团队协作和跨学科合作为主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应改变“一刀切”的考核评价尺度,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标准和方式方法,既要重视个人在团队中的价值,更要对团队整体贡献进行评价,真正构建有利于团队协同攻关的系统性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对于不同学科专业组建的跨学科集成攻关团队,可以建立考核评价“特区”,一是考核评价标准要“特”,要以解决重大问题、产出实际价值为标准,更加重视标志性成果;二是考核评价方式要“特”,要鼓励开展跨学院跨学科人才双聘、成果互认,根据实际情况考核,让团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攻关。

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关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自主创新不仅是开放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长治久安的关键,但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关起门来搞”,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既要敞开大门、打开视野,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发扬独立自主精神,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坚持自主可控,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辩证统一、相互促进。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