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群星闪耀,2021 年度北京波谱年会(上)

2021.5.15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21年05月15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协办的2021年度北京波谱年会在北京世纪金源香山商旅酒店金都厅如期召开。超过百位来自院校、科研单位、企业机构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讨前沿技术、分享行业信息与学术进展。大会报告有最新的磁共振方法及应用、技术应用与支持、青年论坛以及墙报。

275466_202105151809321.jpg

宇文泰然 研究员,北京大学

CPMG和CEST实验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数据分析方法

  宇文泰然作“CPMG和CEST实验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数据分析方法”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分为:1.生物大分子围观动态性质、2.CPMG和CEST实验基本原理以及在分子动力学性质研究中的应用、3.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的CPMG和CEST实验结果分析,共3个部分。

  生物大分子的微观运动发生在各个不同的时间尺度,其中微秒至毫秒时间量级的分子运动与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CPMG和CEST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在此时间尺度微观运动的主要核磁实验方法。CPMG和CEST实验结果中的重要信息主要通过数据拟合获得,目前有几类常用的程序可用于该目的,其中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的ChemEx相比于其它各类程序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能够获得更为准确的拟合结果。

275466_202105151809511.jpg

方显杨 研究员,清华大学

整合电子顺磁共振、小角 X 射 线散射和计算模拟的长链 RNA 及其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研究

  方显杨作“整合电子顺磁共振、小角 X 射 线散射和计算模拟的长链 RNA 及其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研究”报告,报告中其团队最近发展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非天然碱基对系统的长链RNA转录后位点特异性自旋标记方法,该方法使得应用基于脉冲电子双共振(PELDOR)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长链RNA的结构成为可能。PELDOR技术可用于测量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内或分子间的范围在20到80埃的成对距离分布信息,该距离信息可直接用于研究结构变化或作为计算模拟的距离约束。

  应用上述位点特异性自旋标记方法,方显杨团队发展了一种整合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和计算模拟的高效的长链RNA三维结构解析的实验方案,并应用于寨卡病毒的包含有5’非翻译区和Capsid蛋白编码区的长度为207核苷酸的5’RNA的三维溶液结构研究。方显杨团队还整合电子顺磁共振、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等温滴定量热和氢氘交换质谱法,结合计算模拟研究了黄病毒的xrRNA与人源神经发展蛋白Musashi-1的相互作用和复合物的三维结构。

275466_202105151810041.jpg

王英雄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Ionic Liquid Catalyzed Chitin Biomass Conversion: NMR Study(离子液体催化几丁质生物质转化的NMR研究)

  王英雄作“Ionic Liquid Catalyzed Chitin Biomass Conversion: NMR Study”(离子液体催化几丁质生物质转化的NMR研究)报告。含氮化合物是一类应用广泛的高附加值化学品。目前工业上制备含氮化合物的路线依赖于能耗大的氨合成工艺(Haber法)来提供氮源。几丁质生物质含氮量约为7wt%,可以通过生物炼制工艺制备含氮化合物。遗憾的是,该工艺仍面临着基础反应数据缺乏、反应机理混乱、产物选择性差等局限性。王英雄团队目前重点研究了离子液体催化几丁质生物质及其相应的单糖D-氨基葡萄糖转化制备含氮精细化学品。团队还讨论了这些互变异构体在合理的反应介质和催化剂下的反应活性。除合理的中间体外,借助原位核磁共振技术,提出了氮原子的生成途径和可接受的反应机理。 纯化学位移核磁共振谱将被引入活性中间体的结构鉴定,并很快阐明反应机理。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贝壳生物精炼的发展,符合原子经济原理。

275466_202105151810211.jpg

樊双喜 博士,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食品真实性研究中心副主任,核磁共振实验室主管

核磁共振技术标准化研究  

  樊双喜作“核磁共振技术标准化研究”报告,简述了国内外食品领域液体核磁共振技术标准化研究进展。报告重点介绍了《品种葡萄酒识别技术导则》国家标准、《食品中水苏糖的测定》以及《乳制品中乳糖的测定》核磁共振波谱定量技术行业标准研究实践,探讨核磁共振技术标准化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致力于推动我国液体核磁共振技术标准化应用研究进程。

275466_202105151810321.jpg

刘阳平 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药化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新型双自由基研发及其高场动态核极化性能研究

  动态核极化(DNP)是一种增强固体核磁共振(ssNMR)灵敏度的有效方法,在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中有着前所未有的应用。DNP增强ssNMR技术朝高场或超高场方向发展,以实现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完美结合。刘阳平作“新型双自由基研发及其高场动态核极化性能研究”报告,报告报道了6种新型TN双自由基(命名为NATriPols)。结果表明,NATriPols在甘油/水组成的基质中、18.8T下的DNP增强与其自聚集倾向和疏水性呈负相关。高亲水性的NATriPol-3和NATriPol-5对泛素的DNP增强因子比当前使用的极化剂标准高近一个数量级,且对膜靶向肽(Nisin)具有优越的DNP增强性能。该研究为超高超极化剂的优化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新合成的NATriPols也将有效拓展DNP增强ssNMR技术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275466_202105151810401.jpg

张荣纯 特聘副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

超快魔角旋转速度下的固体NMR 方法学

  张荣纯作“超快魔角旋转速度下的固体NMR 方法学”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过去一年多,张荣纯团队发展的新型质子双量子及三量子重耦脉冲序列。该序列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多重量子信号的重耦效率,同时也极大地压制了二维多量子相关谱中的t1噪音,从而提高了谱图的信噪比,节省了实验时间。传统方法三维谱需要一周时间,使用新的方法则可缩短至1.5天左右。

275466_202105151810571.jpg

黄木华 特别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多孔聚合物的固体核磁研究

  多孔高分子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构筑方法多样、结构设计性强、易于化学修饰等特点。目前多孔高分子材料已经在气体吸附与分离、多相催化新策略、能源与环境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黄木华作“多孔聚合物的固体核磁研究”报告,报告阐述了课题组利用固体和此技术解析多孔高分子结构中实践,也介绍了团队的代表性成果,如偶氮苯类多孔高分子材料的快速制备技术、氨基偶氮苯多孔高分子的快速构筑等等。最后还提出了目前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

275466_202105151811051.jpg

万重庆 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燕京学者

配位聚合物框架结构材料中的核磁共振谱应用

  万重庆做“配位聚合物框架结构材料中的核磁共振谱应用”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固态核磁在配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包括在配位环境/结构、框架结构、相变及结构动力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万重庆团队在该方向的研究进展,为固态核磁在配位聚合物材料的结构组成鉴定的实际应用提供范例。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