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详细的热磁分析、三轴热退磁、磁滞回线等岩石磁学实验,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人员得出这三个剖面的磁性矿物组成为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但是各个剖面的剩磁载体组合明显不同:宣城和七里亭剖面主要是磁铁矿和赤铁矿,大梅剖面主要是赤铁矿和磁赤铁矿。大梅剖面中的赤铁矿含有两种组分:一种是解阻温度接近680°C的碎屑成因的赤铁矿,另一种是解阻温度约为640°C、具有高矫顽力特征的化学风化的产物,后者是大梅剖面天然剩磁的主要载体。这种风化成土过程中形成的次生赤铁矿携带的主要是后期次生的化学剩磁,它掩盖了初始的原生剩磁,从而导致大梅剖面的磁极性记录的失真。

  北回归线附近的百色盆地具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相对低的年平均降雨量和干湿季分明的气候,这种水热组合特征更有利于次生赤铁矿和磁赤铁矿的形成,从而导致较强的次生化学剩磁信号叠加在原生的天然剩磁之上,而次生化学剩磁足够强时就彻底掩盖了原生的天然剩磁。然而,比百色盆地纬度高7º的长江下游地区的化学风化作用较百色盆地弱,重磁化程度亦较弱,其次生化学剩磁强度不足以完全掩盖该地区红土的原生剩磁。因此,长江下游地区的红土剖面可获得可靠的磁极性地层结果,而百色盆地红土则被完全重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