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高通量自动化前处理技术在粮油产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睿科仪器
2019.8.10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主要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常见在食品的生产和存储过程中,因其强烈的致癌性,引起了全球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大豆,花生,稻米等农产品如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黄曲霉将快速生产并产生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B2、G1、G2等。依据相关国标规定的黄曲霉毒素检出限,检测粮油中黄曲霉毒素,还需好仪器与好方法保驾护航。

本应用文章依据GB 5009.22-201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中第一法,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技术检测,建立了复杂粮油样品基质中对黄曲霉毒素高灵敏度的前处理和检测分析方法,对于四种常见粮油样品中的毒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5-110%之间。

前处理

样品粉粹制备后,经过提取、净化的前处理过程除杂后上分析设备进行分析。

前处理流程

过程:

1

称取样品 5.00g

2

加入氯化钠 2g

3

加入甲醇水(7:3) 20mL

4

在睿科全自动均质器中均质 2min

5

离心 5min

6

过滤后取 4mL 滤液

7

加PBS缓冲液 40mL

8混匀9

在睿科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中净化

10

定容至 2mL

11

上机检测

检测条件

色谱条件

质谱条件

4种黄曲霉毒素的串联质谱检测参数

4种黄曲霉毒素的MRM色谱图

实验数据

以下为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的实验数据:

添加水平为5μg/kg 油样中的回收率结果

添加水平为5μg/kg 大豆中的回收率结果

小贴士

a) 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1. pH对于样品液的影响

不采用PBS缓冲液进行样品稀释,改用纯水稀释样品提取液,进行上述净化步骤,酱油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降低至60-70%,若采用pH=8.0的缓冲液进行样品提取液稀释,样品回收率降低至70-80%,样品间的回收率也大为降低。因此需要加入PBS缓冲液进行pH的调节,使得样品的上样环境较为温和。

2. 淋洗溶剂对回收率的影响

洗脱以5mL的PBS缓冲液和10mL的纯水除去免疫亲和柱上残留的色素和基质,以免液质检测时产生基质抑制。若不进行10mL的纯水淋洗,平行样品平行性降低明显,RSD值提高。

3. 洗脱速度与洗脱量的影响

洗脱量以1mL为宜。采用1mL/min的洗脱速度,洗脱效果不佳,回收率在50-70%;继续降低洗脱速度至0.5mL/min,洗脱效果有明显提升,回收率在70-90%;继续降低洗脱速度至0.2-0.3mL/min,回收率可稳定在90-110%之间。

b) 其他影响回收率的细节

1. 油样预处理中过滤应快速,不可让油样进入过滤液中影响免疫亲和柱的吸附。

2. 谷物中离心完成后,不可放置过长时间,否则谷物容易重新吸水,导致提取液的浓度过高,导致样品的回收率偏高,影响测试结果。

3. 上机测试中,应用PBS缓冲溶液(pH=7.4)进行稀释后上机,否则可能会导致回收率偏低。

4. 进样瓶中的样品,不可放置过长时间,否则测试样品可能变质,导致回收率偏低。

文章作者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