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中医药组学大数据学术创新专题会议——第二轮通知

中科新生命蛋白代谢多组学
2023.7.14
e153de89aa18233a684ed6c39f55f5fe.jpeg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5000年中华灿烂文明的结晶,在医疗卫生事业和保障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学技术能够全方位、多维度、高通量地探查机体在生理病理状态中及药物作用下的分子图谱变化,是推动中医药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而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当前,蛋白质组、代谢组、转录组,乃至单细胞多组学、空间组学已成为医药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也必将会成为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的强大工具,为揭示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提供更加丰富的路径和全新的思路。

本次会议以“组学大数据助力中医药学传承创新”为主题,邀请国内相关领域院士、长江学者、岐黄学者等知名专家及来自产学研各界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举行“中医药组学大数据研究联盟”成立仪式和“中药研究与转化创新平台”发布会

会议旨在研讨中医药多组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最新成果,搭建中医药多组学研究交流平台,探索中医药组学大数据研究新模式和新方法,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中医药组学基础研究与转化架构,明晰中医药组学研究发展的科研和产业路径。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组织单位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丨主办单位丨

北中医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中医药大数据研究中心

丨协办单位丨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会

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大会组委会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丨大会主席丨

5fba488c03f3d5d39afd8caba5a2f57c.jpeg

吴嘉瑞 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丨大会副主席丨

5e02f388f25e38552175f9062ba92330.png

陈薇 CEO

上海中科新生命

e224116684ad114be62ce091dcd144cb.jpg
ea25e417a935a21cb85fe82cf0a9e8c7.jpeg
e224116684ad114be62ce091dcd144cb.jpg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报名方式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c234ac08433d825e5b31d822302d2d74.png

线下参会:请扫下方二维码,扫码注册,填写信息

0d72a5eb92230531973d06e8ae110ac5.png
_

* 本次论坛免注册费。除大会报告人、邀请嘉宾外,参加线下会议者交通住宿自理。

c234ac08433d825e5b31d822302d2d74.png

线上参会:请扫下方二维码,扫码报名观看直播

7d7313144f05e6dd9507f4f2cd97f781.png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嘉宾介绍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245de45462a5d07a49dee50d073fe3d4.jpeg

李衍达 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IEEE Fellow、中国电子学会会士。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8年至1981年作为中国第一批赴美访问学者在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历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信息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等。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院士长期从事信号处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为我国石油地球物理信号处理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98年以来,致力于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将复杂系统的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方法应用在分子生物学中,在基因组序列的信息结构研究、基因调控网络的建模和仿真、中医药理论分析、疾病与靶点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是我国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等。出版、发表了《信号重构理论及应用》《神经网络信号处理》等多部著作及100余篇论文。

cf336e6f77ffe07aac2f676c5722d61a.jpeg

陈润生 院士

现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和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会员;曾任国际数据库组织(CODATA)生物大分子专业组委员;国际纯粹及应用物理学会(IUPAP)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纯粹及应用物理学会(IUPAP)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1992-1996);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陈润生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理论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三十多年来在生物信息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曾参加我国第一个完整基因组泉生热袍菌 B4基因组序列的组装和基因标识,曾参加人类基因组1%和水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研究。近十几年主要从事非编码RNA的系统发现与功能研究。共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200余篇。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201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6f3f7609c4a0406b6ef99d3c0c4162d9.jpeg

梁琼麟 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系长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秘书长,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药协会产品开发与培育专委会副主任,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青委会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以及Chinese Medicine,药物分析杂志,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等杂志编委。研究方向聚焦于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单细胞亚细胞分析、多组学分析及其在药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在包括Lab Chip, Anal. Chem., Nat. Protoc., Adv. Mater., Cell,PNAS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合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及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7bc920d385de7c80898f5b95944f4b06.jpeg

范骁辉 教授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主任,兼任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中药系统生物学研究。先后主持“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澳大利亚NHMRC ideas gran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企业合作等课题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等发表SCI 收录论文10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 余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 项(排名3/15、5/15)、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2022年度)等奖励。担任《中国药典(英文版)》编委以及多本SCI期刊副主编/编委/客座编委;兼任国际MAQC学会候任主席(President-Elect)、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世中联网络药理学专委会副会长、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理与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委会副主委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

072ce702cbc6af59519e5dd604852168.png

柴人杰 教授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二级教授,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喉科双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青年千人,国家优青。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听觉分会会长;中国生理学会干细胞生理专委会副主委、候任主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副会长;中国听基会基础研究专委会主委, ESCI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tem Cells执行主编,Neuroscience Bulletin、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实用医院临床杂志副主编。长期致力于神经元和内耳毛细胞的再生和保护研究,近5年发表通讯作者SCI论文127篇(总影响因子1212.38,平均影响因子9.33,其中IF>30分4篇,IF 10-30分36篇),其中4篇论文被Faculty1000列为推荐文章,1篇论文入选Cell正刊年度最佳论文,13篇论文入选了ESI高被引论文,2篇论文入选热点论文,总他引6000余次,h-index 48;先后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22年度中国科协十大强国青年科学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树兰医学青年奖,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和江苏省青年十大科技之星等奖励。

7854057c3d11aa8c87ae4c6233d4aaf5.jpeg

荆志伟 教授

医学博士,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药协会中医药适宜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担任《中医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北京中医药》《国医会议》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临床药理学、经方循证医学研究,主要临床方向是中医内科脑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5ca1bf443f1b39eb98d5622f4c54e189.png

王志伟 教授

管理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正处级,主持工作)。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综合改革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一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医院管理学》《医院管理学案例》主编。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战略规划、医保与价格、绩效与人才评价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政策研究项目7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百篇,上报资政建言报告40余篇,多篇被中办国办、教育部等采纳。

49d50de5e9037acfe90bc06b8857487c.png

王停 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入选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壶天学者。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党委书记,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医名方重点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会长、世中联态靶辨治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药品监管研究会中药监管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

0ed19a870aae730cb5e87cf9361c0b12.jpeg

梁爱华 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学科带头人。兼任日本东京药科大学客座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毒理学与安全性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注射剂研究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毒性及其机制研究;中药抗炎、调控代谢和免疫调控机制研究等。曾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项目二十余项。在中药安全性领域取得多方面的成果。曾获得国家级或部局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其中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华夏医学奖二等奖等。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50篇,作为副主编或编委参与编著10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被授予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035cbbe7e4cb39a4d39099e12164d195.jpeg

葛广波 教授

博士,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3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精细化工)专业,2009年1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9-2017年期间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17年6月加入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1)药物筛选新技术新方法研究;2)中药效应物质的高效发现及成药性优化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Biosens Bioelectron、Coordin Chem Rev、Advanced Science、Trend Anal Chem、Biomaterials、Med Res Rev、JACS Au、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ACS Sensors、J Med Chem、Anal Chem、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80余篇,论文总引6800余次,H因子47。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目前担任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和Medicinal Plant Biology副主编;曾荣获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青年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并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及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药学&化学)。

84b7a2408865d12d0b902fc55aeaca50.jpeg

蔡永铭 教授

博士,广东药科大学教授、硕士导师,美国UTD计算机系访问学者,南粤优秀教师。现任广东药科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中心)院长(主任)、国家药监局药物警戒技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要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中医药精准医学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会副会长、世中联中医药信息专委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卫生网络信息协会副会长和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委等学术团体职务。主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教育部、广东省自然基金委、广东科技厅、广东教育厅等各类基金3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副主编各类规划教材20余部,拥有和转让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医药大数据与智能医学、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数据挖掘等。

6b51eb1625f1ddbfa0e8c5613e99c0e4.jpeg

吴嘉瑞 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岐黄学者,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医药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兼任澳门中药研发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会执行会长,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SCI期刊《Chinese medicine》编辑部副主任等学术职务。主要从事基于整合大数据和精准网络药理学的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二等奖,获得第八届“树兰医学青年奖”,当选“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奖和中国药学会生物医药青年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篇,1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8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主编学术著作《中医药临床大数据研究》《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系统评价研究》等,累计超过300万字,获得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20余项。

ea0f81e75db2ccb2949b4f5c21a5d1bd.jpeg

李杰 教授

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北京市首届中医行业榜样人物,广安门医院领航工程“中医药防治肿瘤原创理论构建及循证评价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目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200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07.01-2008.12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补充与替代医学办公室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联合培养的首位博士后。2011年荣获“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2013年荣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称号,2017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称号。2019年8月荣获北京市首届中医行业榜样人物,2019年9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21年入选首都中青年名中医。2022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研究型人才,2023年入选第十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课题16项,作为主研人员,荣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5部,获得专利5项。

c537960fc6b5db126eba59d988b8842d.jpeg

王勇 教授

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现挂职云南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全国首届青年岐黄学者,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工程人才等。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中西医结合新药创制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分会候任会长等,任补充与替代医学SCI杂志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副主编等。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Circulation Research等杂志发表论文155篇,其中JCR 1区52篇,主持国家级课题等14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5项。新药专利3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霍英东青年科学二等奖1项等。

feb64acaa07c44f6c296e2ac0b78279d.png

曲淼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专业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青年岐黄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脑病区域诊疗中心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神志病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宣武学者--神经病学领军人才培育计划。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睡眠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创新共同体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分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脑病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老年病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华行为医学及脑科学杂志特聘编委;世界中医药杂志英文版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Psychiatry杂志编委。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发表出版中英文论著110余篇(部),SCI 33篇。

7a671a2832b72a5b4761c027ed776534.png

付长庚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处负责人。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获得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青年创新人才奖。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近年来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15项,发表论文70余篇。

60928c88fbaeac686fcbc3cb4dd4a1c0.jpeg

田贵华 教授

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青年岐黄学者,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学术兼职:IEEE TCSS杂志副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智能中医学组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医学会疼痛分会委员。学术方向:中医防治慢性疼痛智能诊疗、循证评价和效应机制研究,阐明针药结合调节能量代谢恢复阴阳平衡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原创中医疼痛智能核心算法实现精准诊疗;建立循证中医药评价方法实现疼痛疗效的客观评价。学术成果: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排名第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 项(排名第一),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成果刊登在 PHAR RES 等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96篇(SCI 61篇),第一或通讯作者52篇,授权发明专利 5 项,主编国内第一部智能中医学专著《智能中医学概论》,主编方法学专著 1 部。

67a084996a95c43d3dbc36a019cb5ba6.jpeg

李志勇 教授

博士,博士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2013年入选北京市教委青年英才。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生物信息学部做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2021年12月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主要从事基于“传统知识循证—源于设计优化—多维药效评价”的中药药理学研究工作。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 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6篇,其中SCI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出版教材2部。2020 年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委函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学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药药理学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土家族医药分会、 科研分会、资源分会常务理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会执行秘书长,《中国中药杂志》编委、《医药导报》 编委及《药学学报》、《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JTCM 等多本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

abce7b09f7ab49cbe17c0dcf04673617.png

陈薇 CEO

中科新生命公司创始人之一,新加坡南洋理工MBA;上海市科技创业导师;上海市公共研发平台优秀管理奖;聚科生物园区企业家称号;负责公司运营平台搭建,带领公司在2年内实现盈利,实现连续10年销售额每年增长超过30%。申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4项,带领公司在生物制药细分市场和科研服务领域市场连续多年占有率保持领先,并带领公司自成立以来获得多项荣誉。

452b6a55232bd008ab2b3b49b1110b99.jpeg

严峻 高级经理

中科新生命领域应用高级经理,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曾参与 “十一五”重大专项等科技项目。在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组学的技术与应用方面,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近10年的技术支持与产品开发工作经历。现主要负责重点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设计、开发等工作。


1d4cc277779c4bb27641f5bc4eb431fd.jpeg

董航言 经理

中科新生命时空线产品经理,曾任职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凤凰中心)。长期从事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相关研究工作。曾参与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科技冬奥等多项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尤其是在生物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挖掘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食宿交通信息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交通信息: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 距离地铁2号线、13号线、机场线 东直门站431米(步行约5分钟)

● 距离北京站 5.8公里(驾车约24分钟)

用餐安排:会议当天提供午餐,参会者凭餐票领取。

推荐住宿酒店:

酒店

地址

联系方式

北京东方花园饭店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会议酒店)

010-64168866

全季酒店

东直门外斜街察慈小区16号楼1楼(距会场直线距离750米)

010-84516655-0

速8精选酒店

春秀路幸福二村25号楼(距会场直线距离850米)

010-64668660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会议报到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fd4c30524c463853c6540e07c3d9c679.gif

报到时间:2023年7月22日 13:30

               2023年7月23日 07:30

报到地点:北京东方花园饭店1楼签到处

注意事项:已通过线上报名的老师可直接现场签到领取会议资料袋,未提前报名的老师可在签到处进行现场注册报名。

中科新生命联系人:徐老师 15202151247

会务联系人:王老师 13264167286

会议官网:https://conferences.koushare.com/aptbiotech

*大会内容以最新版通知为准


文章作者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