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QMTYX 002-2022
绿色食品 垣曲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green food fungus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T/YQMTYX 002-2022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您也可以尝试购买此标准,
点击右侧 “购买” 按钮开始采购(由第三方提供)。

点击下载后,生成下载文件时间比较长,请耐心等待......

 

标准号
T/YQMTYX 002-2022
发布
2022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YQMTYX 002-2022
 
 
适用范围
4 生产技术 4.1 生产技术流程 子实体出耳期确定→品种选定→原料准备→制作菌种→培养基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耳管理→采收→干制→贮藏 4.2 生产季节 宜在11月15日至3月之间生产菌袋,3月1日至3月15日期间,当最低气温达5℃以上时即可将菌袋下地摆放,5d~7d后开口催芽,30d~40d后出第一茬木耳。 4.3 培养基制备 4.3.1 配方 常用配方: A 木屑86.5%,麦麸10.0%,豆粉2.0%,石灰0.5%,石膏1.0%; B 木屑83.0%,麦麸13.0%,豆粉2.0%,石灰1.0%,石膏1.0%。 4.3.2 配制 根据当地原料资源情况,可因地制宜选用配方。按配方比例准确称好主料和辅料,将干料按比例搅拌均匀后,再加水调至含水量达60%~62%,PH值7~8之间。配料用水应符合GB 5749规定。 4.3.3 装袋 菌袋规格选用16cm×37cm折角标准的规格,如采用常压灭菌,宜选用聚乙烯袋,高压灭菌宜选用聚丙烯袋,菌袋湿重1.3kg~1.4kg。菌袋培养料装实,上下松紧一致,装袋后表面应平整无散料,袋料紧贴,菌袋无褶皱,不允许出现破孔。 4.3.4 灭菌 培养料配置后应在3h内进锅灭菌。灭菌方式采用常压灭菌或高压灭菌。常压灭菌:当锅仓内达到100℃时保持12h~14h,停止加温后闷3h出锅;高压灭菌:在0.12MPa压力,温度在120℃时保持2h,随后自然降压降温。菌袋出锅后搬入消毒后的冷却室进行自然冷却。灭菌后PH值在5.5~6.0之间。 4.4 接种 灭菌后菌袋温度降低到30℃以下时,转入接种室进行无菌接种。接种室应提前30min开启空气净化器,并持续至接种完毕,期间采用臭氧发生器并配合紫外线灯照射对接种室进行消毒,操作工开始接种时关闭。地面使用浓度为0.3%~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操作人员需用浓度为2%的来苏尔或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接种室每次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理清洁,并排除废气。接种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 4.5 养菌 接种后菌袋放入预先消毒过的养菌室进菌丝培养,菌袋进入培养室后,可使用菌架或网格挂袋进行养菌摆放。菌袋温度以恒定22℃~25℃为宜。菌种萌发期(1~7d),室温控制在22℃~24℃之间;生长期(8~20d,菌丝封盖或透袋后)室温控制在20℃~22℃之间;养菌后期(菌袋发菌过半)室温控制在18℃~20℃之间,至菌丝长满菌袋后,室温控制在15℃~18℃,并持续到3月下地摆放。培养室相对湿度控制在30%以下,时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遮光培养。 成熟的菌袋弹性好,菌袋内菌丝洁白、粗壮,无杂菌感染,菌丝覆盖整个菌袋。 4.6 栽培管理 4.6.1 出耳季节的选择 在安排栽培季节时要考虑出耳期的最适温度和不允许超过的范围。要避开三伏天,避免高温、高湿造成的杂菌感染和流耳。3月1日~3月15日期间,日最低气温达到 5℃以上或白天平均气温达10℃以上时菌袋下地摆放为宜。 4.6.2 栽培场地条件 林下地栽应清除林缘、林下灌木、杂草及地面枯枝落叶,使林下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沿坡向做高20cm、宽1.5m~1.8m的菌床,过道(作业道)0.3m。摆袋前,清除杂草,向菌床面喷洒杀虫剂,消灭地表土层中的虫卵,而后撒一层白灰消毒,抑制杂菌的滋生。杀虫剂使用严格执行NY/T 393的规定。 4.6.3 喷灌设施 根据栽培菌床及摆放菌袋量需要顺向安置水泵、输水管道、微喷管和微喷头。 4.6.4 刺孔摆袋 刺孔可用丁型针或丝锥针,刺孔深0.6cm~1.0cm,每袋刺180~220个,成品字型。刺孔后即可摆袋出耳。 4.6.5 出耳管理 4.6.5.1 湿度 孔口菌丝恢复期场地湿度保持在65%~70%之间,幼耳期场地湿度应保持在80%~85%之间,根据菌袋湿度决定喷水次数,一般每天喷水10次左右,轻喷微喷,形成雾状即可;耳片伸展期喷水量要逐步增加,每天喷水若干次,场地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喷水必须按照生长进度和空气湿度,灵活掌握。耳芽多时多喷,耳芽少时少喷;耳片枯萎时多喷,耳片湿润时少喷;晴天时多喷,雨天时少喷;气温高时多喷,气温低时少喷。出耳场所环境干干湿湿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喷水应结合通风,防止出现烂耳。 4.6.5.2 温度 耳芽形成阶段,温度控制在15℃~20℃为宜。耳芽长到2cm时即进入耳片生长阶段,此时期温度控制在25℃以下,不低于15℃。中午阳光照射时覆盖草帘遮阴,用深井水喷湿草帘降温,早晚揭帘通风。 4.6.5.3 通风 出耳场地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空气新鲜。 4.6.5.4 光照 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能加强耳片蒸腾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使耳片肥厚、色泽变黑,提高品质。

T/YQMTYX 002-2022相似标准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