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450-2021
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与应急处置技术规范

Risk level classifica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arrier lakes

SLT450-2021, SL450-2021


标准号
SL/T 450-2021
别名
SLT450-2021, SL450-2021
发布
2021年
发布单位
水利部
当前最新
SL/T 450-2021
 
 
被代替标准
SL 450-2009 SL 451-2009

SL/T 450-2021相似标准


推荐

34处成“定时炸弹” 24小时不间断监测水情

”,这个过去连许多水利行业人士都不甚熟悉的专业术语,如今像“定时炸弹”一样对汶川大地震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航空遥感资料和专家实地调查初步分析,目前四川大地震灾区发现34处,其中,被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前方专家列为1号风险的唐家山风险等级正在逐步上升,这个已蓄水近1亿立方米的悬成了下游灾民的心头之忧,严重威胁下游近7万名群众的安危。...

中科院发布汶川地震区域5年遥感动态监测结果

对震区36个的动态监测表明,风险已完全解除;5年间未发现新增;未完全疏通的库容量已有效减低,坝体因人工加固、疏导或自然冲刷等因素,已十分牢固。   对北川、青川、汶川等12个重灾县市农田受损和恢复情况的监测显示,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损毁的农田只有20%左右得到了恢复和耕种使用。   遥感监测还显示,地震导致灾区植被覆盖度减少6.5%,至2011年已恢复了4.4%。...

院士张宗亮:携中国水电工程建设勇创“世界第一”

坝综合整治全世界均无先例的背景下,张宗亮创新性提出“除害兴利、变废为宝”的理念,经过六年技术“苦战”,将该坝建设成为世界首座“应急抢险—后续处置—整治利用”一体化水利枢纽工程,这标志着中国创建了风险识别分析的应急抢险关键技术。  ...

汶川地震10年来科技进步回眸

10年前,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让抢险救灾工作令人情牵。面对当时灾区内256个,在抢险救灾力量有限、余震频发的情况下,哪些有高风险次生灾害、哪些短时间较为安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环境研究所的崔鹏院士带领团队,创新地提出一系列快速评价判断危害的应急评价方法,仅5天就判定出17个风险较大区域,其中就包括后来备受关注的唐家山。...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