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NBX 158-2022
燕窝果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Bird's nest fruit production


 

 

非常抱歉,我们暂时无法提供预览,您可以试试: 免费下载 T/HNBX 158-2022 前三页,或者稍后再访问。

您也可以尝试购买此标准,
点击右侧 “立即购买” 按钮开始采购(由第三方提供)。

 

标准号
T/HNBX 158-2022
发布
2022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HNBX 158-2022
 
 
适用范围
4 园地选择与规划 4.1 园地选择 选择年均温在 20℃?25℃,最低温度不低于 5℃,生态条件良好,光照充足,交通便利,地下水位 1 m以下的地区建园。园地土壤pH为 5.0?7.5,且疏松透气,有机质丰富的沙质壤土为宜;园地地势平缓,排灌方便,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 4.2 园地规划 4.2.1 规划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道路系统、种植小区、排灌系统、电力系统、水土保持工程等规划;一般生产用地占土地总面积 80%~85%,水源林、防护林用地占 5%?10%,道路用地占 4%,居民点、采后商品处理用地及其他用地共占 4%左右。 4.2.2 小区 按同一小区的坡向、土质和肥力相对一致的原则,将全园分为若干小区,山地建园以 0.5 hm2?1.5 hm2为一个小区,平地建园以 1 hm2?3 hm2为一个小区,小区设计以长方形为宜。 4.2.3 道路 根据果园的地形、地势以及面积,分别设立主干道、干道和作业道。主干道宽为 6 m?7 m,干道宽 4 m?6 m,作业道 1 m?3 m。 4.2.4 排灌 燕窝果耐旱不耐涝,对排水系统要求严格。一般建园多采用明沟排水,设立总排水沟、支排水沟和畦沟。总排水沟深宽 0.8 m?1.0 m×0.8 m,支沟深宽 0.5 m×0.6 m,每行开畦沟宽 0.8 m?1.0 m。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喷灌、滴灌等方式灌溉。 4.2.5 修筑梯田 6°?20°的坡地,应修筑梯田。6°~10°的地块宜修筑等高梯田;>10°的地块宜修筑等高环山行,行面宽度 2.0 m~3.0 cm,向内倾斜 2°~3°。山顶必须保留或种植水源林。 4.2.6 防护林 针对台风区和有风害的地区,应设置防护林带。主林带设在迎风方向的园地边或山坡分水岭上,与水源林相连;副林带设在园中道路或排灌沟边沿。 4.2.7 附属设施 修筑完备的水井、蓄水池、排灌渠、水肥池、配电室及分拣包装车间、冷库、居民生活区等附属建筑物。 5 品种选择 选用丰产、优质、抗性强、适合市场需求的厄瓜多尔燕窝果品种等。 6 植前准备 6.1 整地 6.1.1 整理园地,清除杂草、树木及其他有碍耕作的杂物,园地机耕两犁两耙,犁地深度 40 cm左右。 6.1.2 每667 m2撒施 20 m3?25 m3充分发酵腐熟的桉树、相思树等树皮。 6.1.3 用旋耕机旋耕均匀后起畦,畦宽×高(1.4 m?1.6 m)×(0.3 m?0.4 m),畦间沟宽 1.4 m,畦长 50 m?55 m。在畦面中间1 m范围内每亩依次撒施有机肥 500 kg?600 kg、100 kg?150 kg钙镁磷肥、2 kg速溶硼、2 kg 0.5%阿维菌素颗粒剂、2 kg 10%噻唑磷颗粒剂,再次旋耕后在畦面中间 1 m范围内撒入 5 000?10 000 kg蚯蚓肥等有机肥,旋耕均匀。 6.2 水管铺设 6.2.1 结合周围条件,遵循正、平、直、长度最短原则,设立主管和支管。坡地主管应垂直等高线布置,若条件不具备,应布置在等高线的最高位。支管应平行等高线布置,使同一支管上压力平衡。管路不宜穿越建筑物和道路等,控制阀沿道路布置。  6.2.2 灌溉设施采用高喷雾化与压力补偿滴灌相结合,其中高喷雾化管固定在长柱顶端,高喷雾化管喷头间距 1 m,补偿滴灌采用一畦双管。 6.3 补光灯设置 补光灯设置在行间或垄面,挂灯高度 80 cm?100 cm,采用 12 W?15 W LED节能灯,灯泡间距 1 m?1.5 m。 6.4 遮阳网设置 在长柱顶端设置遮阳网,选用宽度 1.6 m?2.5 m,遮光率 65%遮阳网为宜。 6.5 物理防虫设施设置 园地宜设置黄、蓝板、杀虫灯等物理防虫设施。黄、蓝板在长柱顶端交替挂置,每 4 个月更新一次。每 4670 m2?6670 m2挂 1 个 40 w杀虫灯。 6.6 育苗 6.6.1 苗床 宜选择交通便利、通风向阳、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水方便的田块。 6.6.2 嫁接苗 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茎肉饱满,根系发达、抗病性好,亲和性良好的本地“量天尺”(如台湾富贵红 450 或桂红龙)做砧木,接穗为抽生 1 次 10 cm以上老熟新梢,于晴天进行嫁接,将燕窝果植株用刀横切成 3 cm?4 cm茎段,作为接穗,待伤口风干,在砧木茎部往上 10 cm处用横刀切成平面,把接穗插入对准形成层,用棉线或其它材料把接穗绑牢固定,放于室内培养,在 28℃?30℃条件下。    4 d?5 d伤口接合面即有大量愈伤组织形成。待接穗与砧木颜色接近,维管束愈合,移植苗床继续培育。 6.6.3 苗床管理 整细作畦,畦高 20 cm,宽 80 cm?100 cm,畦带沟 70 cm?90 cm,每亩施腐熟鸡粪或牛粪 1 400 kg?2 000 kg,掺入谷壳 1 000 kg,搅拌均匀,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 10 cm?30 cm的表土层,再施100 kg?150 kg钙镁磷肥,用锄头充分搅拌,施于 4 cm?5 cm深的表土层,使用 1.8%复硝酚钠兑水稀释5 000倍,浸泡苗基部 3 min后充分晾干,再将小苗按株行距 3 cm入土 5 cm种于苗床,浇透水、并喷洒多菌灵500倍液1次,20 g/L海藻酸稀释 500 倍~600 倍液或黄腐酸钾稀释 500 倍~750 倍液,浇灌直到土壤湿润即可,每隔 7 d左右1次,连续浇灌 2~3 次,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7 定植 7.1 定植时期 全年均可定植,以 10 月?翌年 3 月为佳。 7.2 种苗选择与处理 茎肉肥厚,茎高 50 cm~60 cm,根系完整、发达,无病虫害的嫁接苗。 7.3 种植模式 7.3.1 水泥柱单柱定植法 水泥柱规格(长×宽×高)宜 10 cm×10 cm×200 cm~300 cm,水泥柱一端有 0.3 m~0.5 m埋入土中。柱体垂直向上,距柱顶面10 cm处两侧面预留两个互相交错的孔,以供交叉穿插直径 12 mm~15 mm的钢筋,形成一个十字架面以支撑圆形支撑架。圆形支撑架可利用钢筋做成上下层,下层直径大于上层,两层之间用钢筋相互焊接。立柱行距 2.3 m~2.5 m,柱距 2 m~2.5 m。水泥立柱垂直固定好后将 2株~4株幼苗定植在立柱四周侧面。 7.3.2 水泥柱篱壁式定植法 水泥柱的规格和埋设方式与水泥柱单柱式相同,在水泥柱顶端预留的对穿孔处将两柱之间用钢索连接成行并扎紧。沿行水泥柱之间在中下两个部位牵引2条钢索用于茎的攀缘。水泥柱可换为 DN65 钢管。定植时,将幼苗每2株为一组,绑系在铁丝网上,火龙果便会沿着网面生长,最终茎条会形成“垂直平面”。 7.3.3 钢架篱壁式定植法 使用 16 m长的 DN20 钢管,每三支钢管交叉成为一组支架,支架底端钢管斜插入土 0.4 m~0.6 m,留于地上 1.2 m,在交叉处用不锈钢丝绑紧或用螺杆固定;每组三根钢管支架中间设由两根钢管组成交叉支撑架。间距 2.5 m~3.5 m,支架上方交叉处设钢索连接并扎紧。沿行钢架之间在上中下三个部位牵引 3 条铁丝。定植时,将幼苗绑系在交叉架上,也可在两个交叉架之间另用一根木桩与钢索垂直相接。 7.4 种植方法 种植方式采用单畦双行植,株距 20 cm?30 cm,行距 20 cm?25 cm,每两株间用一条竹竿作为攀缘杆。定植时应浅种,定植深度为 3 cm?5 cm,应将苗茎绑缚在竹竿上。定植后淋透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 7.5 保苗、补苗 定植后视土壤湿度 5 d?7 d浇水1次,湿透土层 30 cm,成活后,视生长情况调整浇水次数。待新芽抽出后 3 d~7 d,可适量施1次质量浓度为1%的三元复合肥(N+P2O5+K2O≥45%)薄肥水。发现缺株、死株,应及时补苗。

T/HNBX 158-2022相似标准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